记者8月31日从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获悉,截至8月25日,“海洋石油118”号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已成功完成了新一轮大规模扩容改造,为油田在台风生产模式下增加了约30000立方米的储液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恩平油田在台风生产模式下的稳定性,也为恩平15-1油田群新增设施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海洋石油118号原油外输作业。(于景泽 摄)
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
与其他形式的石油生产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的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海、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
“海洋石油118”号FPSO作为平均水深90米的恩平油田的原油处理终端,于2014年投入使用,现服役于距深圳约200公里的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承担着整个油田的原油处理、存储、外输及向8座平台供电的责任。随着新油田的开发、投产,海洋石油118号也亟待提升储液能力。
项目团队在海洋石油118号储油舱内搭建脚手架。(于景泽 摄)
恩平15-1油田群即将全面投产,届时会有更多开采出来的原油输送到“海洋石油118”进行处理。而为了降低台风生产模式下海管原油可能凝结风险,以及面对油舱储存介质含水率从低于1%的含水率转变为最高可超过90%的腐蚀性挑战,项目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舱内涂装和防腐升级。这涉及洗舱、清舱、除尘、喷涂等10余个工艺处理环节。整体投入了超过10万小时的人工时,耗费16个月才完成这一挑战性的工程。
面对国内缺乏类似项目建设经验、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方面的挑战,项目团队坚持稳产上产和项目推进“两手抓”,深入调研、大胆创新,打破常规采用了“满堂红”脚手架搭建方案,引入了“纳塑钢”高分子涂料和在舱底铺设防腐锌块,以增强防腐能力,提升台风生产模式的稳定性。最终,不断优化的方案和保障措施,为油舱改造穿上了全新的"防护装"。
在工程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方面,项目团队也始终坚持最高标准,严格把控涂料厚度、货油舱惰化程度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项目团队在海洋石油118号储油舱内喷砂作业。(于景泽 摄)
“海洋石油118”号FPSO历经一次次大规模工艺技术、硬件设施升级,淬火成钢,为恩平油田群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油田的持续稳产和高产提供了保障。恩平油田作业区也将继续秉持“创新、智能、绿色”的发展理念,通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为能源保障中心建设书写新篇章。
海洋石油118号储油舱涂装升级后的效果。(于景泽 摄)
(原标题《迈向全面投产!南海油气巨轮储液量扩容3万立方米》)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克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