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产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南海东部油田2023首季喜获“开门红”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黄力 孙琳钧
2023-04-08 21:06
摘要

2023年第一季度,南海东部油田油气产量超计划约8%,创历年同期新高,工业总产值超190亿元,奋力超额完成深圳市预测指标,喜获首季“开门红”。

记者4月8日从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获悉,2023年第一季度,南海东部油田紧抓“老油田硬稳产、新油田快上产”,累计油气产量超计划约8%,创历年同期新高,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工业总产值超过190亿元,在油价逆行的情况下奋力超额完成深圳市预测指标,喜获首季“开门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的起步之年。跑好起步“第一棒”,立好全年“风向标”,南海东部油田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大力实施新一轮油气增储上产战略行动,全力加快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的转化,坚决扛起端牢能源饭碗的政治责任。

在这个春天里,粤港澳大湾区吹响“拼经济”的号角,南海东部油田抢先抓早、稳中求进,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和能源保供力度,41座海上设施、17个钻完井作业点、约60艘船舶,近7000人鏖战春耕;深圳、珠海等地4处建造场地,近4000人投身项目一线,用实干拼实绩、以高效创高峰,让滚滚油气化为“工业血液”奔腾九州。

奋力守护能源安全 为大湾区建设加油争气

2023年伊始,南海东部油田天然气日外输量稳定在2000万方以上,海上原油外输保持“1天1船”的高频率,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一季度,南海东部油田累计供应天然气超20亿立方米,圆满完成去冬今春保供任务;外输原油、凝析油等石油液体达111船次,同比增加约28%,创历年同期新高,掀起新一轮增储上产热潮。

钻机声声,昼夜不息。南海东部油田一线员工群策群力,压茬推进勘探井、开发井、调整井等多个项目,第一季度累计钻井36口、完井26口,完成钻井进尺约15万米,相当于钻穿近17座珠穆朗玛峰,跑出历年最快速度。

“海龙9号”钻井平台,在惠州凹陷西江区块圆满完成年度勘探井作业,有望收获年度首个勘探商业发现;“南海二号”“南海五号”两个钻井平台日进尺连破千米……

油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资源发现高质量。2023年初以来,勘探井团队持续加强作业风险分析,多轮优化项目方案,提升应急演练频率,抢抓良好作业窗口,在井深增加6.5%的情况下,机械钻速提升5.7%,提速提效显著,全力打好勘探进攻战。

3月27日,西江23-1油田新一口调整井投产,这是南海东部油田2023年投产的第14口调整井。整个一季度,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累计增油超7万吨,投产井数和增油量创历年同期新高,进一步夯实了在生产油田产量“基本盘”。

面对作业难度大、钻机设备老旧、作业队伍紧缺等一系列挑战,项目团队积极筹划,加大调整井研究及实施力度,在协调井队资源、优化作业顺序、积极创造开钻条件上下功夫,在已投产的调整井中,番禺4-2油田、恩平18-1油田和惠州26-1油田实施调整井挖潜成效显著,平均单井初产和高产井井数远超设计预期。

新项目加力提速 奏响高质量发展“春之声”

3月下旬,万吨级的恩平20-4平台导管架精准下水“安家”,成为南海东部海域历年最早完成海上安装的大型装备。

这也是南海东部油田新项目建设开局即“狂飙”的缩影。当前,在深圳、珠海、青岛等建造场地,6座海上设施同时建造,海油人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2023年,南海东部油田将扎实推进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恩平15-1油田群开发项目、陆惠西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等一批重点产能项目,有望实现3个新油田投产,预计贡献油气产能约190万吨,着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发展新动能。

塔机高耸、导管蜿蜒,流花11-1深水导管架和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南北呼应,建造场地热火朝天。其中,深水导管架已建造四分之三,累积吊装重量超20000吨;圆筒形FPSO完成船体“双层底”合龙,5月底可实现主甲板贯通,建造进入全面加速期。

在2023年1月举办的深圳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上,“陆丰二期”作为南山区的重点项目受到广泛关注。今年,陆惠西油田群联合开发项目计划新建3座导管架平台,陆丰8-1平台导管架已完成中心桁架合龙,上部组块总装马不停蹄;惠州26-6平台全面开工建造,将释放珠江口盆地自营勘探发现最大油气田的磅礴油气产能。

据悉,南海东部油田202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在100亿元以上,油气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高位运行,不断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

打造发展新模式 智慧赋能“扮靓”粤港澳

3月2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榜上有名,在2022年12月底被颁授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工厂”后,公司再以整个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南海东部油田油气年产量排名全国第七,在目前我国2000万吨级以上的大油田中,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是唯一一家整体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油气生产企业,代表企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一手抓增储上产,一手抓全流程节能低碳。今年以来,南海东部油田继续坚持“源头管、过程控、末端治、清洁替”的工作思路,深挖油气生产节能降碳潜力,不断加大稳油控水、火炬治理、余热利用、机电设备能效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投入,用科技为绿色发展赋能。

第一季度,南海东部油田自主设计实施的我国首口海上二氧化碳回注井开钻,率先突破填补空白,未来可实现“岸碳入海”;珠海高栏天然气处理终端投运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此外,深远海漂浮式风力发电、天然气工艺脱碳产品化回收利用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绿色项目”林立而起,“智慧海油”并驾齐驱。3月初,随着“海洋石油119”FPSO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完成接入,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基本具备“台风生产模式”,应对台风将更从容。

而在不久前,恩平油田、番禺油田生产操控中心项目也已顺利通过集团公司专家评审验收,标志着南海东部油田1个生产指挥中心、7个操控中心和N个海上区域控制中心所构成的“1+7+N”生产运营中心体系初步建成。

在3月30日举行的中国海油2023年科技和网信工作会上,南海东部油田一举斩获7项荣誉,创十年来最好成绩。公司干部员工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根大湾区拥抱深化改革浪潮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

据悉,“十四五”以来,南海东部油田持续完善科技体制机制配套,加大激励力度,创建多元化创新平台,累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省市级科学技术奖4项、行业协会奖6项、集团科学技术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软件著作权156项

良好开局增信心,势头不减战全年。南海东部油田将进一步提振精神,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竞一流,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中主动作为,奋力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目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原标题《油气产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南海东部油田2023首季喜获“开门红”》)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关越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 通讯员 黄力 孙琳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