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电视“套娃”收费问题 国家出手了!
读特融媒体记者 王梓瑞(见习)
2023-08-22 17:25

购买上万元的电视依旧不能看?电视收费好像俄罗斯套娃,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收费项目在哪儿等着你。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央广电总台等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会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电视收费“套娃”让人厌恶已久

演员李嘉明曾发视频吐槽电视收费乱象,“以前打开电视就是电视,现在打开电视全是收费的,什么包月VIP,我买一个电视花大几千,完了我还看不了,每一个项目得单独收费。”这段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2023年1月12日,上海消保委回应视频软件爱奇艺对投屏功能作出限制遭到网友质疑这件事时,指出爱奇艺的做法不合理。上海消保委认为,投屏是移动端用户正常的使用场景,消费者付了钱,在手机上看还是投屏看都是消费者的权利。平台在APP内限制消费者投屏的做法不合理,想用这种方法加收费用更不厚道。视频平台更无权不当获取手机权限干涉消费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连线等方式投屏。

齐鲁晚报曾在203年2月3日报道,因被限制投屏(清晰度被限制在480P),一名爱奇艺平台7年“老粉”用户将爱奇艺告上法庭,北京市互联网法院随后立案。

然而这并不是爱奇艺头一次惹上官司。早在2019年,针对网剧《庆余年》,爱奇艺推出“付费超前点播”服务,VIP会员花费50元可在每个更新日比普通会员再多收看6集。身为VIP会员的上海律师吴声威一纸诉状将爱奇艺告上法庭。2020年6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超前付费点播服务违反“热剧抢先看”约定,构成违约,应向原告连续15日提供爱奇艺平台“黄金VIP会员”权益。爱奇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人民日报也曾发表评论《会员一充再充、广告无法关闭,智能电视如何留住用户》这一评论让电视厂家成为全民吐槽对象,国内某电视厂商更是第一时间下线诸多APP作为回应。针对智能电视开机广告、收费多等问题已经在过去几年多次提及。

图片来自新华社

关于看电视收费,大家都在吐槽什么?

其实关于互联网电视收费乱象的话题频频上热搜,人们吐槽的点更多的在于电视平台套娃式的充会员看视频的模式。

很多视频平台存在会员服务手机端和电视端不一致的情况,特殊频道需要单独购买会员等问题。比如已经购买了手机端会员,有些视频只能在手机上看,有些只能在电视上看,而且需要另外花钱,而想要用手机投屏功能在电视上观看也不可以,只能购买它的全端会员产品。另外,很多视频软件的少儿频道,或者体育频道还需要单独收费。某些火热的剧集在购买了会员之后想要比别人多看一集还需要另外购买超前点映功能。

图片来自国内某视频软件截图

如果不充会员,那么你只能“享受”各大视频软件视频30至100秒不等的广告视频以及低清晰度的折磨。

有的剧集只有一集免费,之后也要付费。还有视频软件,在推荐页并不标注是否为会员内容,观众以为是免费内容点开后发现仍然是付费内容,自动续费的关闭设置也很模糊。

这种打开电视看不到电视、想找免费的视频没有路径、到处都是付费的视频的情况,别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很不友好,甚至有些年轻人也搞得一头雾水。

针对电视收费,我们需要关注什么?

电视为什么会出现“套娃式”收费现象?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认为,“这并不单单是视频网站或电视硬件厂商某一方的问题,而是其背后层层嵌套的各方利益之间商业博弈的结果。”互联网电视体系非常复杂,其中包含了内容服务方、牌照持有方、平台运营方和电视硬件厂商等。对于电视厂商来说,它们在移动终端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一边在硬件设备上打价格战,一边又急着从软件服务上尽快“回血”。各大视频平台方也存在较大营收压力,而先“买断”资源再提高会员价、区分会员体系是其一贯的盈利方式。每一方都想在市场中获得投资回报,这就导致收费模式层层加码,费用层层递增。

针对此现象除了政府牵头整改,还需要如何保障电视行业平稳发展?电视消费“套娃”现象的源头终归在于商家,没有底线地割消费者韭菜,薅消费者羊毛并不是长远之计,商家要在平衡经济利润与用户感受的基础上,探索更加透明更加合理的定价模式,明确消费标准,探索多平台多用户端互融互通的电视会员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简单便捷的会员体系。在这个知识付费和版权费日益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带动用户的消费积极性,增强用户的认同感。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徐雅乔 三审 田语壮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王梓瑞(见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