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台风来袭,惠州一夜入秋,气温大幅下降,鱼儿都沉在深水里去了。可偏偏有人在家门口的水塘里捕到来自东江的野生鱼。这是记者16日在博罗东江边一个小村庄亲眼见证的。
从博罗东江大桥沿江堤而上,一会就到一个小村,停车后,沿着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走到一个看着象河汊一样的鱼塘边,从地图上看,这鱼塘与东江仅隔一条江堤。鱼塘约七八亩面积,呈7字,四周有高高的树和竹子,很多鸟儿栖居其中,据称,这里原来是用来挖瓷土的,挖完后就成了塘,后来村民用它来养鱼。
村民小程告诉记者,其实村民早就不养鱼了,想吃鱼的话,直接来捕就是了。因为这塘里的全都是东江野生鱼。
原来,当年刚成为鱼塘的时候,为了与东江取水,村民挖了水洞与东江连通,当东江水上涨时,这些鱼塘都会被淹没,所以平时村民都不会放鱼在这里养。
如果仅仅是洪水淹时有鱼入塘,那也不会太多呀,但这里的村民现在却天天都可以从塘里捕到江鱼,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都是东江潮汐送来的福利:东江有一个与大海同期的潮汐周期,每天准时起伏,水位涨退之间有1米左右的高差。而由于鱼塘与东江有管道相通,每天都按时有江水涌入鱼塘,又按时在退潮时将鱼塘与江水隔开。由于这塘中水中营养、温度、流动等等,比江水更适合鱼类生长,慢慢的鱼儿形成了习惯,随涨潮江水涌进来觅食。江水退潮后,鱼儿已经出不去了。
小程他们几个带来的鱼网很长,将一头系在鱼塘边草丛中,人入水中放网,到对岸固定。
十几二十分钟后就可以收获了,起网捡鱼,已有几公斤了。如是重复捡鱼几次,即可胜利回家。
据悉,当地这样的塘中捕野生东江鱼已有20多年历史了,四周类似鱼塘还有好多个。当然,按当年的土地权属归村民管理,外人是不能随便到这来捕鱼的。
编辑 王雯
监审 刘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