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南山区“年度教师” | 陈剑华:蛇口基因融血脉 为国育才创未来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2023-08-14 15:47

他是一名情怀深厚的育人者,他是一名敢为人先的实践者,他是一名培植后辈的领路者,他是一名心怀天下的筑梦者。他立足于改革开放发端之地——蛇口,秉持心怀家国、敢为人先的精神底蕴,把实干兴邦的基因融入教育事业,32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就是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中语文教师陈剑华。

2023南山区“年度教师”陈剑华

培根铸魂,牢记初心担使命

他追随陶行知先生的足迹,践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从红色土地江西来到改革前沿深圳,从乡村到城市,从教经历覆盖小初高,在每一个停留过的地方,陈剑华都留下了踏实厚重的教育足迹。此间,他还曾先后数次资助贫困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学子渡过难关。

20世纪90年代末,陈剑华进入育才一小工作,针对越来越多海外华人回归深圳定居创业的现象,他和少先队辅导员牵头成立了“鹏城归国热探秘”课题小组,带领班长贾超伟等同学采访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先生,当面聆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该课题获得全国少先队体验教育成果展示一等奖。

2005年,陈剑华调到育才三中工作后,创新活化语文教学,推进“值周小组”撰写《值周报告》制度,并发到班级群里供全体家长和科任老师阅读,家长和班主任点评。该措施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班级管理质效,更推动了家校深度融合,所带班级多次获评校“文明班级”、南山区“红旗中队”。他还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新,2006级7班学子袁龄提出的“班级空饮料瓶回收变卖”活动,掀起了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

守正创新,深耕教学结硕果

他追寻大师的足迹,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从一线教学到科研攻关,从基础、阅读到作文,每一个教学难题都留下了他攻坚的身影。

在语文学习中,文言文和作文是两大难点。在陈剑华看来,文言文教学看似繁杂,实则丰盈有序,针对学生畏难情绪和青年教师困惑,他提炼出文言文教学“六字”模式:“词、句、旨;读、赏、悟”,这一模式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也打开了教学新思路。他于2022年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发表论文《文言文教学“六字诀”》。

而针对作文教学,陈剑华立足于解决两大核心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构建“定材”“构思”“创意”“表达”四大作文教学模块,引导学生深挖选材、构思、立意、表达。在他的启迪下,育才学子在《语文报》《中学生》《深圳青少年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300余篇,在“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原创文学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多年来,他指导“晨笛”文学社培养了近千名优秀文学少年,“晨笛”获评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社刊《晨笛》也获全国中小学最佳社团刊特等奖。

引领辐射,培植后辈出群英

他勤奋精进,培植新人,从学生、工作室学员,到外地教师,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身上,都能找到他关怀的印记。

迄今为止,陈剑华撰写出版《海的呼唤——我的支教生活》《阅读高手》《中考作文实用技法》《匠心作文》等6本专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特区教育》等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7000余字的论文《<土地的誓言>备教手记》入选《初中语文这样教》一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21年,他获得“深圳市名教师”殊荣,并主持完成广东省中小学德育重点课题《新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等省市区多项课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更远。陈剑华先后担任深圳市、南山区两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开放课堂、研究课题、出版文集、开设讲座、上示范课;开通微信公众号“磨剑阁”,定期发表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心得、学术动态以及科研成果等内容;他带领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编写的《在实践中践行以生为本——初中语文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一书,行将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教科院教改实验区赛课一等奖获得者万颖、深圳市骨干教师李鹤,以及深圳市初中语文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杨伟等一批教学骨干皆出自他的名师工作室。

心怀天下,奔赴山海展情怀

“扬鞭长做三牛梦,俯首甘当孺子牛。”陈剑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从江西乡村出发时坚定的信念和脚步,在特区获得生长的力量,他依然心系乡村,渴望构筑天下大同的教育梦想。十余年来,他的脚步先后踏上江西瑞金、石城、于都、宁都,广东河源、揭阳,贵州威宁、贵定等地,和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等人一道,为当地教师带去启迪和思考。

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启动“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他积极响应,只身前往位于山海之间的惠来县仙庵中学支教。来到仙庵中学,他与当地教师一起切磋教学技艺,一起探究教学难题,一起编印凝结着深惠两地情谊的文集《山花》;他还将深圳先进的课改理念带到当地,一面精心备课上课,一面以教学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陈剑华在教学之余,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深入学生家中访问,多管齐下,从经济上和思想上帮助学生延续学业……他的坚持换来了孩子们学业有成,大部分孩子先后考入高中、大学,毕业后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毕业生们有感于陈老师的教导之恩,自发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名字就叫“感谢遇见”。

2010年8月,陈剑华的纪实散文集《海的呼唤——我的支教生活》出版,引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评价:陈剑华老师支教的意义,在于激发了人们对教书育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探讨与反思。也有人提出,“海的呼唤”是电影《乡村女教师》在现代中国的简写版。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2023南山区“年度教师”︳陈剑华:蛇口基因融血脉 为国育才创未来》)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