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吴松营 著
如果说,建设海洋强国的先决条件是海洋军事强国,那么建设海洋经济强国,造福民族和国家,造福人类,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根本目标。有了发达的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才有重要支撑,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才能使国家的海洋军事力量具有稳固后盾,促使国力不断增强,才能从建设海洋强国转变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海洋经济仍不发达
21世纪,在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竞争和赛跑中,中国并未能跑在最前面。中国海洋经济仍不发达,总体上开发利用层次不高,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徘徊于9%,而发达经济体的海洋经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一般在10%以上,甚至高达20% ,中国的海洋总产值如果按人均来算,比先进的海洋强国落后得多。
202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90385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 比2020年增长8.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0%,比2020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1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5634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5.0%、33.4%和61.6%。
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和进步是很快很大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分布格局,一直是南部的产值最高,北部、东部相对比较低。中国的海洋经济还是以渔业、滨海旅游业、运输业三大传统产业为主,新兴的高科技海洋产业如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矿业等比重仍然比较小。从现代世界海洋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合理,必须抓紧调整,重点抓紧抓好新兴的高科技海洋产业。中国的新兴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油气勘探开采与加工仍然远远落后。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在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绩。
但必须看到,中国海洋经济仍不发达,海洋产业的实力与美、俄、英等海洋强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人均海洋经济产值方面差距更大)。
海洋资源竞争、抢夺愈演愈烈
与某些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的海盗式海洋文化和观念完全不同的是,中华民族历来是讲仁义、信用,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黄土地与蓝色海洋自然融合为青绿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化。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张骞带着和平的目的出使西域,打通东西交通之路,开启了陆上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千年盛况;五百多年前,明代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不是火与剑,而是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了友好交往、文明传播的佳话。至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还有很多“三保庙”,而且四时香火兴旺。当地老百姓世代都在虔诚纪念中国的航海家、外交家三保太监郑和。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秉承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的和平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深知和平的可贵,也具有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在1964年拥有自己的原子弹之时就向世界声明任何时候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当时,在面临外国核武器威胁的情况下,中国自己只能“深挖洞,广积粮”。中国从没有要掠夺他国的资源,或者在任何国家派驻一兵一卒。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其他国家既有合作也有竞争,那是正常的竞争,是走正道的竞争、和平的竞争。中国不可能也绝对不会用武力掠夺别国的资源包括丰富的海洋资源。绝对不会像某些霸权主义国家那样对弱小国家进行欺压、剥削,以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而是以自己的实干和勤劳来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
中国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愿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是和平竞争、发展的典范。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既倡导共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又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宣扬多边主义,主张合作共赢,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真正的幸福生活。
海运:海洋经济的命脉
美国海洋学者佩恩在《海洋与文明》中说:“人类社群在世界上的分布证明,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之前就开始在水上活动了”“人类远离陆地的航行至少有1.3万年的历史”。(引自文献:[美] 林肯.佩恩:《海洋与文明》,陈建军、罗焱英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年版,第9页。)
海洋运输所带来的广泛、便捷的地域交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
海运是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晴雨表。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促进会统计,按重量计算,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总量的90%;按商品价值计,则占贸易额的70%以上。2018 年全球海运货物贸易量约120亿吨,其中干散货占44%、石油占27%、集装箱货占16%、三大货类 (煤、矿、粮) 合计占87%。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海运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海运在进口中占比61%,在出口中占比74%。
海运在世界现代贸易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为什么?
第一,海运的成本优势不可替代。在目前所有的国际贸易方式中,海运一直以来都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根据估算,2016年平均只需支付1美元即可将1吨货物在海上运输110英里。有数据显示,从10吨/公里的运输成本来看,海运是公路运输的1/26,是航空运输的1/95。
第二,海运的全球网络优势不可替代。海运的全球网络化布局具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以网络化特征最为明显的集装箱班轮为例,目前全球仅班轮航线就有2100多条,东西航线、南北航线和区域内航线纵横交错,覆盖广泛,形成了密集高效的市场网络,而且这个网络是全球化的,是陆海空连通的。
第三,海运的适货性不可替代。海运主要靠船舶,长远的海运靠的是巨大的货轮。几千吨、上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货轮比起飞机、汽车、火车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谓“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海运几乎可以运输所有种类、所有形态的商品——标准化的集装箱,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干散货,石化油气等液体散货,更有超大、超重的特种件,比如大型发电设备、高铁机车、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海运的这些特点打破了其他运输方式在尺寸、重量、形态等方面的局限,体现海运在贸易运输中的不可替代性。
第四,海运与贸易税率的关联度不可替代。贸易领域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海运;反过来,海运情况的任何变化也一样影响贸易领域的变化。
总之,海运是国际化和多边主义的天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缺少的媒介。中国要想成为海洋经济强国,就要密切关注海运、十分重视海运,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做大做强自己的海运事业,使中国的海运航线织遍五大洋,通达五大洲,为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