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重点推荐|“乡土深圳”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
赵婷
2023-08-13 08:21

《同乐街》

吴君 著

花城出版社

2022年11月版

吴君新长篇小说《同乐街》,以深圳同乐街为背景,讲述了以钟欣欣为代表的同乐街社区干部,对当地居民陈有光一家进行“扶贫+扶志”帮扶的故事。小说脉络清晰,吴君将宗族、地域、性别、代际、身份认同、城乡变迁、现代化等重要命题编织其中,使得同乐街的故事具有了时代性典型意义。在《同乐街》中,不论是大量的方言化表达,或是对群众精神变革的叙事,还是新人干部的锤炼与成长经历等,我们都很容易对接上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前辈作家笔下关于山乡新变的叙述。可以说,《同乐街》接续了延安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写作传统,运用社会主义文学经验,讲好了一个当代的特区故事。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深圳特区通常以现代大都市的形象出现。书写飞速发展的城市、效率至上的追求以及伴随现代化发展而来的生存与精神焦虑,在深圳文学中层出不穷。而《同乐街》则呈现了深圳的另一面,沾染了浓厚乡土气息的一面。《同乐街》继续延续了吴君“底层现实主义”的笔法,真实地看到并聚焦于特区深圳中的边缘地带,让读者看到了高楼大厦旁低矮的乡村。

吴君在小说中细致地描摹了“乡土深圳”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玩耍其间的孩童唱着古老的粤语歌谣,小说人物的对话,乃至章节的设置都使用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粤地俗语。“黏虫”“搞搞震”“拉头缆”……大量粤语词汇的使用无疑为小说增加了地方性标识。同乐街“泥砖墙,青红瓦,一间连着一间,一屋挨着一屋”,虽然与附近的高楼大厦比起来,显得“灰头土脸”,却别具亲切而古朴的乡间气息。对深圳乡土性的呈现丰富了特区故事的地方性色彩,也使得小说对我国当下城乡变迁进程的展示更加真实可触、饱满丰富。

吴君深入深圳本地市民的生活,感受他们在时代巨变中的感受。如评论家陈培浩所言,这部小说体现了“人民文学”与“人的文学”两种文学传统的交融。作者对陈有光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便是这种融合的重要体现之一。作者详细描写陈有光的不思进取、胡搅蛮缠,像“黏虫”一样难缠,但并未将其“脸谱化”。吴君是一位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意识的作家,她设身处地地深入陈有光的生活与心理,剖析陈有光一家为什么会成为钉子户,并反思“钉子户”现象背后的人心和文化,展示了一个作家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关爱,以及对大时代大历史的凝视与反思。

同乐街的变迁,浓缩了传统乡村在现代化转型中经历的阵痛与裂变,也寄托着作者对城市化、现代化前景的期盼。年轻的“深二代”女干部钟欣欣的出现,宛若陈有光的“一道光”,将误入歧途的陈有光拉回了正轨。钟欣欣作为上级委派下基层锻炼的干部,是带着一颗热忱的心为同乐人服务。她负责任、肯吃苦,面对陈有光,钟欣欣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解决各种问题,从为他租借摊位助他谋生,到帮他的儿子陈小桥开家长会,再到最后协助公安部门抓捕诱骗陈有光的犯罪分子……钟欣欣承担着自己作为社区干部的责任,给予了陈有光一家家人般的照料。书中最让人动容的是钟欣欣对陈小桥的关怀,她在这个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心血,一次次地鼓励陈小桥走出困境,并为他做了详尽的学业与就业规划。小说尾声,考上大学的陈小桥立志毕业后要回同乐社区服务,一如当年的钟欣欣一样。两位“后浪”之间精神的延续与传承,预告着同乐街将上演新的故事……

作家的文学经验与时代的文化构造,乃至更大的社会实践是息息相关的。正如吴君在后记中所言:“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终于,我从‘我’,走向了‘我们’,那个更广大的世界,更广阔的人民中间。”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同乐街》赓续社会主义文学叙事精神,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上的深圳故事,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文学提供了一个重要范本。

(原标题《“乡土深圳”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

(作者:赵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