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英国面孔”,“美读之镜”第三期活动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3-07-24 15:46

作为关山月美术馆美读系列活动,“美读之镜”第三期活动于7月22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图书文献馆举行。关山月美术馆图书文献馆负责人、艺术史博士陈旭霞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见微知著——从伊丽莎白时代的微型画看英国文艺复兴》,为读者梳理英国微型肖像画的发展和成就,带着大家欣赏英国几代宫廷画师的精美作品,领略这一长期被世人忽视的艺术形式的独特之美,得到了读者的热情参与。

探寻方寸之间“面孔”背后的文化内涵

微型肖像画以惊人的精确度绘制,并且经常被镶嵌在金色或珐琅制的镜笼中,作为主要的特征。因其尺寸“微小”,具有强烈的私密性,世人很少有机会观赏到这些佳作,导致它们常常被忽视。如仔细观摩,我们会对其展现的精湛技巧和美感感到惊叹。

在讲座的开始,陈旭霞先向读者介绍说,对伊丽莎白时代的微型画研究,目前在国内美术史界几乎无涉猎。因此她为此次讲座准备了一个多月,查阅外文资料,力求向读者传递出微型画的历史发展和典型风格,并借此探索背后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从作品本身的细致描绘,还是从作品背后透出的文化价值,都足以使我们‘见微知著’,了解英国文艺复兴的面貌。”

陈旭霞通过一幅小霍尔拜因的《克莱夫的安妮》微型画,串联起北方文艺复兴、宫廷画家以及赞助人的关系。陈旭霞介绍,提到欧洲文艺复兴,最璀璨的成就当属意大利,之后其他地区对文艺复兴文化的追随和效仿接踵而至。英格兰虽然隔海遥望欧洲大陆,却诞生了莎士比亚、本·琼森等伟大的作家,文学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化名片,以至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时期英国视觉艺术。

微型画是什么?如何产生的呢?又如何在英国发展起来?陈旭霞提到,在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英国产生了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英国艺术家在这个时期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欧洲同行,这就是微型肖像画(Miniature Portrait)。脱胎于手抄本插图(Manuscript Ilumination)的微型肖像画在艺术语言上有多重来源,也得益于两三代移民艺术家的贡献,在伊丽莎白时代,宫廷赞助使微型肖像画艺术盛极一时,除了皇室指定专属,贵族精英也纷纷效仿定制,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照亮了黯淡的英国文艺复兴绘画史。

尼古拉斯·希利亚德和艾萨克·奥利弗是伊丽莎白时代两位成就斐然的微型肖像画家,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作品,成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品,代表了这一时期英国肖像艺术的超高成就。在讲座中,陈旭霞着重通过对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进行梳理和展示,并勾连了其他欧洲艺术家的微型画,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让读者了解了微型画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陈旭霞认为,这些微型肖像画微而不简、大有乾坤,艺术家用微小的画笔勾勒出人物生动的个性和独特之处,通过细小彩点构建出作品复杂的表面。他们对当时的宫廷和城市文化做出了回应,创作出反映同时代人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包括对象征主义、装饰性、展示和私密性的热爱。这些微型肖像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精英生活,它们除了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视野、技巧和文化敏感度。

最后,作为此次讲座的延伸阅读,陈旭霞为读者推荐了彼得·伯克所著的《文艺复兴》,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对文艺复兴有比较全面且通透的认识。

建立看展与阅读的关联性 赢得观众“点赞”

据了解,“美读之镜”是关山月美术馆图书文献馆(深圳图书馆美术分馆)倾力打造的一档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每年举办5期,面向爱好美术的普通读者,“美读之镜”的主题选择力求在读书与观展之间建立相关性,以期为读者的品读与鉴赏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引。

目前,该活动已经举办3期,观众反响热烈。记者了解到,每期活动都在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图书馆的公众微信号报名。每次都有很多观众没抢到预约,他们都希望能到现场聆听讲座。

记者看到,在活动当天,有的读者早早就来到场地。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观众对活动大力“点赞”。“‘美读之镜’的讲座干货满满,让我们对艺术史不仅有宏观的认识,也有微观的把握”“作为一名艺术迷,特别喜欢‘美读之镜’的讲座,生动有趣活泼而且专业度很高,看得出来主讲的老师都花费了大力气去梳理去归纳总结,有诚意有温度”“深圳比较缺乏专业的针对美术史的讲座,‘美读之镜’就填补了这一空白,希望有更多的精彩讲座”……观众热情很高,期待下一场“美读之镜”的举行。

(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美读之镜”讲座聚焦藏在掌心的“英国面孔”》)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