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新阅读|碎片化时代的文学守护者
陈培浩
2023-07-23 08:01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麦家不但是狂热的写作者,也是文学和阅读的信仰者。他在西溪湿地有一个工作室,这是个名叫“理想谷”的共享读书空间,门口墙上赫然写着:读书就是回家。在阅读碎片化的时代,麦家仍愿意相信文学和读书。

《麦家陪你读书(第一辑)》 麦家 著 花城出版社 2023年1月版

2017年7月,“麦家陪你读书”公众号推出“7天陪你读一本书”计划,口号是“7天陪你读完1本书,一年你比别人多读48本书”。这个读书计划的第一本书,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此后,麦家一本接一本陪读者读书,他的一个阅读狂想也逐渐浮现——“100+1000+7+20”计划。

100是指100位专业读书人,他们负责拆书、释书,化繁为简,提纲挈领。

1000是指从理想谷现有上万册藏书中,选出10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这工作主要由麦家负责。

7是指的是7天,即一周读完一本书。

20指的是20年,用20年时间以文字+图像+音频的方式陪读者读(听)完1000本书。

麦家说:“今天我们并不是缺少可读的书,而是缺少读书的人,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习惯读书。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样,陪人读书,希望有人在我的陪伴下,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觉间,这件事启动至今已整整6年。庞大的20年计划已完成超过四分之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江不辞细流,日月点滴才最考验人的意志和心力。

“读书”和“刷视频”都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却分隔出不同的时代,也将塑造截然不同的精神主体。读书属于印刷时代,刷视频属于自媒体时代。“读”与“刷”的动作已经暗示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精神距离的差异。读书是深度的、沉浸式的,阅读调动主体的理解力、想象力,进而也塑造了一个具有幽微辽阔、具有内在深度的精神世界。刷视频却是休闲消遣、无所用心的,“刷”意味着还有海量的信息等待接受眼睛的检阅,意味着信息的碎片化,刷屏行为的娱乐化。在刷视频中成长的主体,必将被隔绝于深入、内在、系统性的经验世界。

从时代角度看,从文字到视频的媒介转型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从文明角度看,媒介迭代却可能将人类历史几千年贮藏于文字媒介的宝贵遗产拒于门外。显然,麦家在做的正是这样一件在碎片化时代坚守和挽留读书价值的事情。这,是一个读书人的使命。

我们处于一个技术迭代加速,“当代文学”受到技术秩序前所未有的塑形。新技术先是改变人们理解文学的方式;进而改变了文学与世界及人的关系,文学功能由此而生巨变;最后改变了人们关于“文学”的定义。不少人认为,技术对“阅读”的改造是釜底抽薪式的,碎片视频化时代的“阅读”已然面目全非,“读书”被悄然放弃,甚至被视为落伍过时、不合时宜。技术在将人类送往“自由王国”的途中,总是摧枯拉朽地“罢黜”旧的文化程序。人类面对的难题在于,如何在技术的断裂性迭代中,维系文化的连续性。

今天,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从获取财富的角度,文学不如经济;从放松神经、娱乐身心的角度,文学不如影视及游戏……这个时代太丰富了,人们在文学之外自有众多通道。作家千千万,大家也各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读书和写作,其中既有理想主义者,也有虚无主义者。麦家是特别执拗的传播者,写作之外,他自觉充当着自媒体时代的阅读守护者与陪伴者,他坚信存在于文字世界的体验、思想和宝藏值得人们永远珍视。

花城出版社无疑感受到麦家的文学正信,将“麦家陪你读书”的公众号内容,用实体书的形式推向图书市场,这是一次关于文学守护的接力,也是一次在碎片化时代进行文学教育的探索。不难发现,“麦家陪你读书”这个庞大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识,它不但守护文学价值,也没有排斥和逃避阅读习惯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既要赓续经典的价值,又必须面对当代人的经验变迁。

某种意义上,这套书践行的正是文学经典的大众化传播。每部经典分7天导读,每篇导读都用较为浅显、较接近当代青年读者口味的文字来呈现。事实上,这些领读人,正是今天爱读书的青年人。所以,“麦家陪你读书”的实质不是麦家怎样读书,而是通过麦家的号召力,让文学召唤青年,让青年感染青年,找到把经典的文学精神传下去的方式和路径。

在今天的社会语境中,文学或许已不再具有整全的意义。也正如此,陈晓明教授才说我们要“守望剩余的文学性”。因此我想,文学在今天或许不具备也不必再打大的“战役”,打打“游击战”也没什么不好。试想一下,热爱文学的人,身负文学所交付的“密电”,我们要启程穿越重重“封锁”,去寻找下一个、下一批接收“密电”的人。这是不是很有趣。

当然,在此过程中,被传递的虽是同一份文学“密电”,但每个人接受和解读“密电”的方式却会不同,会不断发生变化。不过,不管如何变化,文学的“密电”依然会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传译“密电”者。这是因为,接通文学“密电”者,读的不仅是“密电”本身,而是整个世界,而是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神奇与愉悦。

(原标题《碎片化时代的文学守护者》)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陈培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