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话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可是,通过视频来看病你就不一定听过或见过吧?这叫“远程出诊”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家早就这样看病了。
27日,深圳市罗湖东门社康中心三楼,一澳洲全科医生以视频通话的形式,面对面为两位患者看了病。“洋医生”伯克利教授来自澳大利亚,前不久与罗湖医院集团签约合作。此次视频远程出诊不仅为了给深圳市民谋福利,他还想借此机会了解中国医患之间的交流内容和方式,为其下个月来深指导交流做功课。
下面看看这位“洋医生”是怎么给患者看病的?
生活情况精神状态啥都问
35岁的王女士每逢天气降温就会呼吸困难,先后被诊断为抑郁症、心缺血,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却不见好转,这让王女士陷入了困扰;另一位患者为年过六旬的老人,因心脏肥大前来向“洋医生”求助。
借助翻译,两位患者详细回答了伯克利教授的问题。令记者诧异的是,相较于中国医生,伯克利教授有点“啰嗦”,问了记者认为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平常饮食偏重什么样的口味?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多少?”“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有多少?”
“澳洲全科医生更倾向于对患者的健康管理,他们在出诊时,除了询问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其精神生活状态也要了解,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握患者疾患产生的因素。”罗湖医院集团社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邱传旭说。
数据“说话”
除了医患交流方式上的差异,澳洲全科医生在“下结论”前要以数据“说话”。记者注意到,在询问两位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后,伯克利教授分别为她们做了一份风险评估表,随后,根据计算机评估系统最后得出的数据,判定患者患病的风险。
虽然此次远程会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但并不影响患者对伯克利教授良好的印象。“洋医生笑容可掬,问的问题都很具体、详细,交流中能感觉到医生对我的尊重和病情的重视,所以这次远程就医体验很舒心。”王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罗湖医院集团为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等难题,目前以高薪聘请社康全科医生。在提升全科医生诊治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该院计划在今年3月初邀请以伯克利教授为代表的澳洲全科医生团队到社康中心进行指导交流。以后,咱们深圳人身体有啥不妥的,可以通过视频看医生了。
编辑 莫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