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稻”丰收季!东莞麻涌镇1400亩早熟型水稻迎丰收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2023-07-14 20:57

蓝天白云,稻穗飘香。7月14日,东莞市麻涌镇1400亩早熟型“珍贵”品种水稻正式收割,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作业,机械的轰鸣声,吹响了丰收的号角。经过半年的平整土地、播种养护,1400亩水稻成熟了。

据悉,麻涌千亩农田耕地恢复项目共分两期,一期的1400亩水稻完成收割后,即将种植晚造水稻,二期的1650亩农田也在如火如荼统一规划中,形成镇内最大的连片耕地聚集区。

粮田变良田 披上金黄“嫁衣”

近年来,东莞市麻涌镇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有序推进复耕复种,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先后在镇内耕地保护集聚区内恢复一批耕地,其中一期耕地恢复面积约1400亩,二期耕地恢复面积约1650亩,让土地重新焕发活力。

在麻涌漳澎千亩农田耕地恢复项目一期耕地现场,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在忙碌地作业中,田地里大片的水稻被卷进收割机,干净的谷粒通过收割机的出粮口自动装入转运车中,稻田里一片繁忙有序的丰收景象。

当天,主题为“保障粮食安全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2023年麻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在一期耕地现场举行,镇文明办、农林水务局、自然资源分局等有关负责人参加仪式。麻涌镇旅游协会会长、稻田种植负责人袁万来在稻田里进行了宣讲,40多名学生化身稻农,现场体验了水稻收割,割稻、打捆……学子们感受着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今天是我们复耕后播种第一造水稻收割,亩产达800斤左右,经过半年土地有所改良,下半年我们晚造将种植对土壤要求高的莉香占等优质水稻品种。”袁万来介绍说。

养土是第一步 活水是第二步

半年前,这里的1400亩土地,通过除草松土、平整土地、开沟修渠等步骤,种上了水稻。种植粮食,除了天气原因,土、水都是重要的媒介,养土活水缺一不可。

养土是第一步。土壤的好坏是决定农作物收成多少的关键,因此,土地平整后加铺了一层营养土与蘑菇泥。袁万来表示,土壤改良是种植粮食的关键,在改造过程中,他们把有机肥撒到田间,提升土壤肥力。

活水是第二步。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在硬件方面,这里修建了生态水渠、优化灌溉排水管网等,同时袁万来巧用“跑马水”,即边灌边排,传统水稻种植需十天换一次水,这里两天即换一次水,保证水稻对水分的需求。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过养土、活水等关键环节,这批直接播种的高产的“珍贵”品种水稻经过100天的养护,终于迎来丰收期。

科技+传统 麻涌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给力,科技助力。改良土壤后,在高科技产品的加持下,如耙田机、插秧机、收割机、农用无人机等高科技助力田间管理,为水稻的增收保驾护航。

“算一算,人工收割的话,1400亩地最起码要一个月。现在有收割机的加持,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一般一天能完成100亩的水稻收割。”袁万来介绍。

这里还沿用一些传统的种植技术,聘请了麻涌一些种稻高手,为这片水稻田招来一批技术担当,让这1400亩水稻茁壮成长。

当前,随着早造水稻收割结束,晚造莉香占等品种也马上播种。同时,二期农田也在统一规划中,麻涌3000亩粮田画卷即将全面铺开。

近年来,麻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严格按照省、市对耕地保护的相关部署,通过强化农用地统筹利用,加快推进连片农田集聚区建设。下来,麻涌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有序推进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耕”基,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推动麻涌农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又“稻”丰收季!东莞麻涌镇1400亩早熟型水稻迎丰收》)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