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将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7-10-12 23:03
摘要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东莞市将把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总抓手,贯通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以广深等先进城市为标杆,突出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生态三大重点,打...

 10月12日下午,东莞市召开的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工作动员暨系列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规划发布会议上提出,东莞将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将与广州、深圳组团起来参与世界优秀城市群的竞争,东莞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大幕由此拉开。

发布中子科学城概念规划

根据广东省《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的“一廊联动、十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松山湖高新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被纳入十大核心创新平台之列,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等9个创新节点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37个节点之列。

当天的会议,解读了东莞市“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介绍了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情况。其中,“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提出“一廊”“两核”“三带”“多点”的创新布局,明确了39个重点项目,包括加快建成中国散裂中子源、加快推进谱仪建设、加快建设中子科学城、启动建设材料科学广东省实验室、加快推进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南方基地建设等。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启动建设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等工作。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计划明确提出,沿广深高速、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广深铁路等交通干道组织串联创新活动,引领全市创新驱动资源要素集聚,通过新增24个市级创新节点以充分发挥镇街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全域创新。

据介绍,东莞中子科学城面积45.7平方公里,包括松山湖南部片区、大朗象山片区以及中子源片区,将在中子源等大装置及其他创新要素的带动下,建设成为珠三角大装置集群核心;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广深走廊联合创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中心。

东莞将与广深组团参与世界优秀城市群竞争

东莞、广州和深圳,是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三大主要城市。这意味着东莞融入到更高的创新战略布局,进入了更高的创新发展平台。凭借创新走廊,东莞将全方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东莞城市形象,牵引带动全局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推动东莞从突围破题走向突围跃升。

“城市发展最具本质意义的,就是不断提升创新发展的水平。”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在会上指出,建设创新走廊,东莞将与广州、深圳组团起来参与世界优秀城市群的竞争。要以更广的全球视野、更高的发展站位、更严的创新标准来审视和谋划东莞的发展,确立向创新型一线城市挺进的战略目标。要突出问题导向,大力补齐短板,找准抓住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重点和突破口,加快缩小差距。

吕业升强调,要借助创新走廊建设,争取到整合和吸收全国甚至全球创新资源的机遇,破解制约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创新发展、动能转换的加速度,阔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

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东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东莞市将把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总抓手,贯通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以广深等先进城市为标杆,突出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生态三大重点,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升级版,推动东莞的创新发展从科技支撑产业向科技引领产业转变,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从服务自身发展为主向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转变。

吕业升强调,东莞市要以打造全球顶尖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松山湖高新区、中子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和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等建设;以启动广深高速创新资源带建设为示范,加快沿广深交通廊道布局建设重大创新节点;要突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要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推动与广深港创新合作,着力构建创新生态的支撑体系。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