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思想源自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在亚健康、慢性病人群日益增多的今天,“治未病”将起到怎么的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传承古今的“治未病”又将与新科技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0月11日,深圳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暨中医“治未病”工作会议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落地龙岗。国医大师王琦,市卫计委常巨平副主任,龙岗区卫计局朱武局长等近300人参加大会。
医疗服务急需向防病治病重心前移
明明没有生病,为什么总感觉身体疲倦?为何痘痘、火气总是找上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常住人口新发肿瘤病例共发生19923例;成人高血压患者近80万人;糖尿病患者超过53万。在不良生活习惯、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面临着亚健康人数剧增,慢性疾病低龄化、成井喷式爆发,健康成本越来越高等严峻的疾病挑战和健康问题。
今年,北中医深圳医院通过“三名工程”引进九种体质创始人王琦国医大师治未病团队,在王琦国医大师、区委区政府、各界领导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成立中医治未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搭建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深圳)、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治未病中心、深圳市龙岗区中医治未病健康指导中心及龙岗区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网络平台五个重要平台,促进医疗服务模式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健康模式,从传统健康保健模式向“互联网+治未病”模式创新性改变,“治未病”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据介绍,在“一院一基地两中心”的建设基础上,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设置了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四个区域,形成了以体质调理为指导思想,以“查氏手法筋伤调理项目”、“针灸美容美体养生项目”为核心技术,以针、灸、膏方、推拿、火罐、药浴等适宜技术为手段的治未病技术服务特色,全面系统为患者量身打造健康预防治疗方案。
此外,医院还建立治未病科王琦国医大师体质调理馆,以龙岗区人群为基础,开展体质学研究,大力推广反复自然流产、儿童哮喘、慢性肝炎、骨质疏松症四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设置过敏体质调理、睡眠调理、生育前调理、脂肪肝调理、骨质疏松调理等特色服务,让百姓了解自身体质,在专家指导下科学调理身体。
在互联网+时代,中医“治未病”将如何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依托医院卓越的信息化建设及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网络平台,北中医深圳医院以治未病中心为站点,各社康及大学医务室为主导,开展人口体质辨识调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查询个人的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
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治未病”大健康是中医的科学健康模式,更是医学发展、人类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中医“治未病”工作在建设大健康体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全面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特色疗法作为“治未病”重要的防治手段,传承至今,不仅形式丰富,拥有针灸、推拿、拔罐、督灸、耳穴压豆等“十八般武艺”,更凝聚着古今智慧,具有“简验便廉”的特色,在预防、治疗、养生保健、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
如何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龙岗区中医特色突出的龙头中医院,北中医深圳医院结合妇科、儿科,肝病科、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老年病科等优势特色科室,从人类的生命前期、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四方面展开中医“治未病”工作,全方位呵护个人生命全周期。
此外,作为广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北中医深圳医院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培训工作,定期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使全区中医治未病服务覆盖达100%。据了解,今年医院承办了“龙岗区体质辨识与治未病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为全区社康中心的350余名医护骨干进行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及指导,11月还将举办第二期培训。
据医院负责人介绍,未来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将以治未病中心为辐射点,以体质辨识与研究为抓手,灵活联动医院特色科室,积极创建“国家中管局治未病体质调理培训基地”,通过“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网络平台”互联网+方式,连接龙岗区157家社康及国际大学城中各大学医务室,构建社康中心、医院、学校、治未病“四位一体”的医防融合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区域性中医治未病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治未病服务全面覆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见习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