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公信力乃至党和国家形象的一把尺子。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阐述十分丰富,有很多原创性的概念、判断、范畴、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特别是在司法工作中,应当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
法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或其根本的价值取向、崇高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特别是司法工作的根本行动准则。
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特别是司法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首先是由党和国家的人民立场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①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即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追求公平正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
确立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法律意义。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求法治建设必须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把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提升法治的权威和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使人民群众相信法律、相信政法机关、相信党和政府,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二、努力促进公平正义得到全面维护和实现
对公平正义崇高价值的追求,就是要全面维护和实现这个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障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精辟深刻,必须认真把握。
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应当得到实际的维护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④“一定会”“一定要”显示了我们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确定性、肯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战线的同志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⑤
公平正义应当得到全面落实,不应是有差别、有选择地适用。公平正义应当体现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每一项”“每一个”“每一宗”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无一例外地得到维护和实现,必须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做起。公平正义的普遍性代表平等原则,必须无差别地得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政法机关对老百姓不理不睬,而对有钱有势的人却高看一眼,那就没有什么社会公平正义可言了。”⑥
公平正义不仅要被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方式来实现。公平正义不但要在客观上得到维护和实现,还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公平正义是否得到了维护和实现,不仅要看我们对公平正义的保障和促进做得怎么样,从根本上来说要看人民群众是不是切身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应当及时得到实现,“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要努力做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并重,既要在实体上实现公平正义,又要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最好的公平正义,是最及时的公平正义。所谓“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司法机关只做到处理结果的公正合法是不够的,还要确保处理过程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公平正义应当用更有温度的方式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⑧。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司法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待。
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把法治建设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紧密结合起来,把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把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⑩法治是社会公平正义得以维护和实现的最可靠保障,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纳入法治化轨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
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涉及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健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完备法律规范体系,良法才能善治,要为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二是健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高效法治实施体系,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完善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确保有关方面切实履行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三是健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加强对执法司法权力的制约监督,规范执法司法权力的行使,防止权力滥用,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健全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法治保障体系,加强政治、组织、队伍、人才、科技、信息等保障,为切实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重要支撑。五是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共同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在于严格公正司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⑪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可以看出,公正司法对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至关重要性。
一是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要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不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要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真正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确保办案符合公正原则和司法规律。
二是规范司法权力运行,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优化司法职能配置,科学确定职权范围,理顺司法机关上下级关系,健全完善行使司法权的程序,加强司法办案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加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权责一致的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强化有关机关在办案中的相互制约,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的管理、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司法的社会监督,实行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等。
四是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动构建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以庭审为中心、庭审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审判特别是庭审的作用,是确保案件处理质量和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⑫以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为根本,推行庭审实质化、司法审查实质化、检察监督实质化,推动按审判要求侦查取证,规范侦查取证行为,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检察机关在审前程序的主导作用和指控证明犯罪的主体作用。着眼于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问题,健全落实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程序公正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通过法庭裁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的产生。
五、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
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核心价值理念,最重要的是坚决纠正司法不公等突出问题,找准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原因。要深刻认识司法不公的严重危害性。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⑬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政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果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政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每一次求告无门、每一次经历冤假错案,损害的都不仅仅是他们的合法权益,更是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他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⑮
切实解决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最重要的是狠抓“树立理念、健全制度、促进实现”三件事。一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核心价值理念。要把公平正义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特别是司法工作中“非常崇高的价值追求”或“核心理念”。二要不断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⑯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切实解决制度不健全不管用问题,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建立健全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三要持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⑰坚持目标导向,毫不动摇地把公平正义树立为司法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司法公正的行为,改进影响保障和促进司法公正的工作,突出解决思想认识和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公平正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崇高的价值追求,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真正树立并实现公平正义核心价值理念,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核心价值理念,不断促进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作者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①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5年2月2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8页。
②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08页。
③ 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8月24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8–229页。
④ 习近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2月2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页。
⑤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6页。
⑥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6页。
⑦ 习近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年2月2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23页。
⑧ 习近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3年1月3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7页。
⑨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0页。
⑩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0页。
⑪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2页。
⑫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4年10月20日),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01页。
⑬ 习近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1页。
⑭ 习近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1页。
⑮ 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96页。
⑯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1月12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8页。
⑰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2月23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72–73页。
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2023年第5期
编辑 陈扬 审核 刘杰 邹远先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学生基础,老师就不基础。你有没有遇到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他可能是自习课时在窗外悄悄探头的“巡逻兵”,可能是理化课上大显身手的“发明家”,可能是地理课上徒手画地图的“写实派画家”…… 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分享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有趣或难忘的事,就有机会赢取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卡、帆书月卡等好礼! 【本期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活动礼品】深圳礼盒、美团骑行周卡、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9月8日中午12时 【征集主题】(二选一) ①我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②老师我想对你说 【发布形式】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竖屏拍摄更佳,时长30秒以内。 【参与方式】活动时间内带话题#我那“不基础”的老师# 发布视频动态,经评选后即可获得大奖。
你试过这样漫游深圳吗?不用挤地铁赶时间,不用纠结在哪里停车,一辆单车就能载着你钻进深圳的街巷与绿道里~读特新闻联合美团.带你解锁一场特别的深圳骑行漫游季,即日起至9月11日,来读特客户端就能参与大转盘抽奖得【美团骑行卡周卡】福利! 活动奖品: 一等奖 美团骑行周卡1张 二等奖 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三等奖 读特积分50 活动规则: 1、每个账号每天免费抽3次; 2、免费机会用完后,消耗50积分获得5次抽奖机会; 3、中奖后请准确填写联系方式,我们将把兑换方式和兑换码以短信形式发送至您手机,请注意查收; 4、骑行卡兑换码有效期至9月26日,请及时兑换,逾期无效,视为放弃并不予补发;兑换后7日内可不限次数畅骑,每单60分钟内免费,超时需另行支付差额; 5、一个兑换码只能兑换一张VIP卡,重复兑换将导致兑换码失效; 6、若因您个人信息填写失误,导致您未能收到短信的将不予重发。
00:52
#读特小记者##暑假遛娃攻略#【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益路同行”长沙县百名宝贝练摊献爱心】(特约记者刘露 通讯员姜莎 视频制作罗璇)8月29日,由长沙县爱的摆渡人义工发展中心联合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联合发起的:文明实践我行动“厚德星沙 益路同行”长沙县宝贝练摊活动在通程商业广场星沙店温暖上演。来自长沙县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化身“小掌柜”,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商品”,通过现场摆摊售卖来帮扶县域内因交通事故致困家庭学生。“本季宝贝练摊爱心款将全部用于慰问长沙县一户因遭遇交通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交通事故给家庭带来的往往是突如其来的经济与精神双重打击,尤其是对正在求学的孩子影响深远。我们的活动精准聚焦这一社会痛点,旨在通过社会各界的微小努力,为他们送去一丝温暖和前进的希望。”活动负责人罗辉女士表示。
00:22
映霞深圳福田河套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画面展现了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城市景观。可以看到错落林立的高楼大厦,其中有显眼的“河套壹号”高层建筑。区域内道路纵横交错,周边分布着众多建筑,远处还能看到深圳湾河流。夕阳的光辉洒在画面上,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调,呈现出合作区繁华且富有生机的景象,彰显了这里作为科技创新区域的活力与潜力。#读特小记者#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师生统一观看。 1949年10月1日,是我国正式成立的日子,在当时,我们冒着国民党反动派空袭我们的风险进行开国大典,装备有很多都不是国产的,甚至连飞机飞完之后,为了撑起场面,还需要掉头再飞一次,此时的我们怀着怎样的心情?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了一线大城市,创造了众多发展的奇迹,在改革创新方面,更是在1987年出台全国第一个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 1999年,我国举办了一次世纪大阅兵的庆国大典,此时的我国,经历过动荡之后,已经逐渐在世界政治的大舞台上站稳了脚跟,已经有许多的装备实现国产了。 看这两次意义非凡的阅兵仪式,我们的心中是否激动? 是,我们确实会激动,刚成立时的中国,面临着美国与苏联的军事压力,经济的动荡,我们却依旧没有退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要想要和平,必须要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作为和平的筹码。 今天这一次阅兵仪式已经不再是为了庆国,是为了纪念抗日胜利。这虽然不是第一次纪念抗日胜利的阅兵仪式,但也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从各方面落后到现如今在各领域都已经有了重大性的突破,甚至可以超越西方大国。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因为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只能拼命的向前。 今年,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45周年,也是我们第18次阅兵,回首往昔,我们从一个弱小的,饱受欺压的国家变成了如今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地位强大帝国。虽然我们历经了千辛万苦,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如同钢铁般,我们的先辈们将他们的血肉注进这钢铁之中,最终才矗立起了中国坚硬的城墙! 或许正是这次大阅兵,唤醒了现代青年在心中的正义,也时刻的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