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园做酵素?!这个学校“泛在大课堂”太有趣

读特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吴思静 文/图
2017-10-12 18:03
摘要

10月12日,深圳外国学校(龙岗)国际部(SLIS)一年级的12名学生来到南山区垃圾分类减量展示中心,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课,还现场制作起环保酵素。这是一年级首个探究单元主题课程的一部分。

10月12日,深圳外国学校(龙岗)国际部(SLIS)一年级的12名学生来到南山区垃圾分类减量展示中心,上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课,还现场制作起环保酵素。这是一年级首个探究单元主题课程的一部分。

在SLIS打造的“泛在大课堂”里,课堂上老师用绘画、故事等形式教授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及垃圾分类的好处;在家里,学生们和家长通力合作,利用废纸制作再生纸;走出课堂和家庭,孩子们参观垃圾分类减量展示馆,学习制作环保酵素。

走出课堂参观垃圾分类减量展示馆

12日下午,SLIS一年级的12名学生来到南山区垃圾分类减量展示馆。讲解员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以“让垃圾回收成为一种习惯“为主题的资源回收课。孩子们认识了四种回收桶,还了解了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我家里没有垃圾回收桶,回去我要教会妈妈给垃圾桶分类,这样就可以做好垃圾分类了。”孩子们听完讲解后说。在展示馆里,他们还看到了用厨余垃圾做成的有机肥料。

他们还在义工的带领下,将果皮、红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装进小瓶子。每个小瓶子都被孩子们带回学校,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们会每天都打开瓶盖放放气。三个月后,环保酵素就做成了。“环保酵素可以做什么啊?”孩子们都对这个新鲜事物很好奇。在义工的讲解下,他们知道了环保酵素的种种用途。

打造丰富融贯的课程体系

走进社区是SLIS打造的“泛在大课堂”的其中一个环节。从课堂,到家庭,再到社区, “Learning Without Wall”的办学理念始终贯穿教学活动。

而在课堂上,在SLIS,不同课程之间是融贯的。英语课、数学课、探究单元课上,老师们的授课内容都会相关联。在资源回收利用的探究单元里,学生们首先学习了单词“recycle”。

更多时候,SLIS的学习是通过游戏、视频、故事、绘画等形式进行的。看!课堂上,12名学生和老师躺在地上,玩起了身体变变变游戏。在他们相互配合和指挥下,R、E、C、Y、C、L、E这7个字母相继被拼出来。

在几周时间里,老师们围绕“什么是资源回收利用?”、“为什么要进行资源回收利用?”、“我们可以怎么做?”等主题,循序渐进,为学生准备了视频、绘本和故事。当他们在视频里看到,一件件垃圾经过回收再处理利用后,变废为宝,都惊叹不已。老师们还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彩色卡片,分别是垃圾桶和各类垃圾,让学生们把垃圾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一年级的学生喜欢用画画来表达。“我每天骑单车上学”、“我随手关掉水龙头”......有的画了日常是如何做到节约能源的,有的画了垃圾如何分类回收。

与家长一起体验废旧再造

SLIS重视家校的配合。在过去的一个月,学校已经组织了两次家长沙龙和一次老师家长免谈。每一个探究单元,老师们也会给个小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在家一起动手。在系统学习了资源回收利用课程后,孩子们回家利用废纸,和家长一起做再生纸。学生们带着家长剪碎废纸、用水泡纸碎,之后再经过煮、晾晒等环节,一张再生纸就做好了。

孩子们创意无限,煮好纸浆晾晒时,还加入了花瓣、树叶等,让纸张更精致。国庆假期期间,孩子们还用废旧纸盒在家制作机器人,并模拟机器人讲话,对爸爸妈妈进行采访。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姚卓文 通讯员 吴思静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