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强天下者必胜于海”。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过程中,深圳结合海滨城市的自然禀赋,利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市场流通、对外开放等优势,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力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为海洋强国建设先行示范、作出贡献。一批企业从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牧场、海工装备、深海资源开发等领域脱颖而出,汇聚成一股令人瞩目的深圳力量。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自动化龙门吊将红色臂膀伸向蔚蓝海洋,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在码头上自如穿梭,每天装卸上万个集装箱却难觅码头工人身影……深圳前海妈湾智慧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我国“5G+港口”创新的第一批试验种子,呈现出浓浓的未来感和满满的科技范。
这片原为散杂货码头的港区经过智慧升级,现已成为全球率先具备实际作业能力的5G智慧港之一,拥有我国单一码头最大规模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队。
深圳充分利用自研港口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5G、北斗系统、区块链等技术,为传统码头赋能,实现海港智慧升级,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智慧港和绿色港,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持续为“双区”建设注入活力。
港口变聪明工人不再“心惊惊”
深圳西部,珠江口航道。大小船舶川流不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陆海相连的黄金水域。
珠江口东岸的妈湾智慧港。巨大的红色智能远控岸桥,正在为远洋货轮装卸集装箱。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在船舶与码头堆场之间穿梭。
自2021年6月完成升级并投入使用以来,这个开港30余年的传统码头进入了智能时代。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集聚分拨,产业链供应链从这里通达全球。
1990年7月开港的妈湾港,曾是深圳三大散杂货码头之一,年吞吐量约1300万吨,为经济特区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等国家战略指引下,妈湾港母公司招商局集团为适应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启动了妈湾智慧港建设。这是全国首个由传统散杂货码头整体升级改造为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的实施案例。2021年6月28日,妈湾港完成升级,并以妈湾智慧港的焕新姿态正式投入运营。
“我当岸桥司机19年了,以前每天都要爬到52米的半空中,在很小的驾驶室里作业,总是‘心惊惊’。工作时要弯着腰,绑着安全带,以俯视的姿势盯着下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操作,装卸一个个集装箱。”在智能操作中心,妈湾智慧港远控岸桥司机尹海朋坐在模拟驾驶室内,通过实时显示屏操作,显得轻松自如。
尹海朋说,智慧港将他们从高空作业环境解放出来,岸桥上的摄像头充当作业现场的“眼睛”,帮助司机远程操控,并且作业区域无死角。
在智能操作系统调度下,整个港区进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操作员后撤至办公室进行安全监控和异常处理,作业环境大大改善。
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妈湾港区操作副总监林敏说:“现在一个人可以监控6台轨道吊同时作业,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大幅减少人力投入。”
九大智慧元素大幅减员增效
妈湾智慧港集成了招商芯操作系统、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北斗系统、自动化、智慧口岸、区块链、绿色低碳九大智慧元素,具有自主可控、商业可行、技术先进、集成创新、绿色低碳、可复制推广等特点,被授予深圳首个“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其中,自主研发的招商芯操作系统打破了国外软件在码头生产管理系统领域的独大局面,现已在国内外码头成功推广应用,实现了我国港口操作系统的突破。
目前,妈湾智慧港共有38台5G+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全部采用“单车无人自动驾驶”操作。安装在灯塔上的5G基站,实现了港区5G信号全覆盖,为自动驾驶集装箱卡车提供通信保障。
同时,港口自行建设了北斗差分基站,并给每台无人集装箱卡车安装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5G网络将车上的北斗高精度定位信号实时上传给生产系统,支撑系统对港区卡车进行全场调度,合理规划最优路径,大幅提升卡车行驶效率及作业顺畅度,进而提升整个码头的生产效率。
测算表明,升级完成后,妈湾智慧港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0%,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安全隐患减少50%。
今天的妈湾港,已成为深圳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一张名片、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跻身世界一流智慧港口之列。
妈湾智慧港通过与众多科技巨头强强联手,打造出一个智慧生态圈,整合了全球港口营运控制中心、单证中心、结算中心,并搭建起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多个平台,不断延伸航运总部服务和船舶服务等功能。2022年,妈湾港区完成328.6万标准箱,超过了300万标准箱的设计吞吐能力,较2021年增长25.8%。
绿色港口碳排放降低九成
妈湾智慧港的升级蜕变,不仅让码头变得“聪明”高效,还大幅降低能耗,为深圳及全国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在集成创新科技赋能下,港口运输、装卸设备的能耗显著下降,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据测算,妈湾智慧港每年减排二氧化氮约1350吨,减排一氧化碳约450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5吨。潜在环境效益,可减少二氧化氮排放约49500吨,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约165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550吨。总体上与传统港口相比,碳排放可降低90%。
记者从深圳海关了解到,妈湾智慧港的货物装卸、查验通知、物流运输、舱单放行、吊还柜、费用结算、集装箱动态等重要信息,均可在网上查询、办理,流程更加透明,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拖车进闸集装箱信息的平均识别时间小于2秒,较传统模式提高效率约50%。常来妈湾港的拖车司机张先生说:“通过手机APP在线预约办理,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每次在码头停留不到半小时,感觉比以前爽多了。”
妈湾智慧港嵌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贸易便利化区块链平台”数据信息,跨境贸易链上的各参与方均可轻松实现信息互联、数据共享,真正实现了物流全流程可视化。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集装箱码头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智能生产、低碳作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专家认为,妈湾智慧港项目实现了国内创造与国际领先的通讯、定位、自动化装备等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最终形成了操作性强的智慧港建设整体方案。这一方案对码头改造适应性强,可同时支持传统码头向半自动、全自动化的逐步转型升级,便于推广复制,具有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短评
智慧港口建设的深圳方案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要强起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港口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5G、北斗、区块链等技术,将妈湾港从散杂货码头“变身”为世界一流的5G智慧港。
从此,岸桥司机从空中“降落”地面,“心惊惊”变“心定定”;工人从码头后撤办公室,边“叹”空调边遥控操作。更引人注目的是,原本嘈杂的码头变得“清净”起来,现场人员大减八成,企业的人工费用显著降低。
在九大智慧元素赋能下,无人码头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更高产高质,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综合作业效率提高30%,安全隐患减少50%,总体碳排放降低90%。
目前,港口在全球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人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强、作业条件艰苦、环境污染等挑战。智能化改造,成为港口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必然趋势。
妈湾智慧港提供了一套商业可行、效益可观、绿色可得的港口整体改造方案。手握成功案例,背靠技术及产业优势,深圳在全国乃至全球智慧港口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海上石油钻机装上“中国芯”!深圳“智”造海工装备核心设备,优化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 | 一个关键设备搞定海船所有通信业务 深圳以融合通信构筑海洋“信息高速公路”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 | 智能采矿装备助力深海淘金 深圳强化集成创新 前瞻布局深海矿产资源开发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 | 海上起平台深海资源“动”起来:深圳构筑海工装备产业链,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 | 水下无线通信让万米深海“耳聪目明”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圳力量 | 借力育种技术耕海牧渔 深圳源头创新推动海洋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妈湾智慧港供图)
(原标题《无人码头万箱云集货如轮转,深圳海港智慧升级为“双区”建设注入活力》)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