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贫困学生的老师: “深圳人的关心是孩子们的福气”

读特记者 吕延涛 肖意 张雪松 林洲璐
2017-10-12 13:57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陈西毕就读于毕节十七小三年级,副校长杨珊是她的任课老师,平时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照顾她。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塘房村熊家寨组的一个简陋平房里,记者见到8岁的陈西毕,她正和外婆分拣刚从地里收回来的土豆,动作麻利。

看到有客人来,陈西毕起身小跑到桌子边上,捧起一筐翠绿的李子,“叔叔阿姨,吃李子吧。”留着齐耳短发、穿着粉色连衣裙的小姑娘说话轻声细语,不说话时一直低着头。听说有深圳的客人来,她中午跑到山上摘了一盆野生李子。

陈西毕外婆张英告诉记者,陈西毕母亲不幸难产去世,不久后父亲车祸身亡,只好靠她和老伴打零工把外孙女拉扯大,“感谢深圳好心人这些年的帮扶。”说起深圳的爱心人士,张英激动得眼眶湿润。

陈西毕就读于毕节十七小三年级,副校长杨珊是她的任课老师,平时像妈妈一样关心和照顾她。杨珊说:“西毕很懂事也很争气,成绩优秀。罗湖区莲南小学与我们学校结对子,一位家长资助了西毕好几年,每年1000元,我们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方。有这么多深圳人关心西毕这些贫困孩子,真是她们的福气啊。”

同样在毕节十七小就读的胡瑶家住塘房村营脚组,今年8岁。记者走进她家时,她和哥哥胡宇航正趴在一张破旧小书桌上写作业。

“我喜欢画画,邓老师送给我很多画笔。”胡瑶口中的邓老师是莲南小学副校长邓学梅。她在一次对口帮扶活动中认识胡瑶,决定长期资助她,目前她和家人已资助毕节十七小的5名学生。

“我只是尽微薄之力,希望可以一直持续到他们上大学。每次和他们的相处都很短暂,期待以后有更深入的交流,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亲密的朋友。”邓学梅说。

见习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吕延涛 肖意 张雪松 林洲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