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创新实施“亲邻”党建体系 奏响邻里善治“欢乐曲”
王敏 罗立兰 黎明君 黄文倩 文/图
2023-06-30 10:00

社区建设的要义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成为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合力的重要基础,也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力支点。

“亲邻”党组织100%覆盖,成为左邻右舍的坚强依靠;“亲邻”服务“三位一体”,让社区成为居民安心生活的港湾;“亲邻”社区共治共享,推动“陌邻”变“亲邻”……近年来,龙华区民治街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实施“亲邻”党建体系,以组织覆盖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支撑,让党建有温度、让社区更和谐,奏响邻里善治“欢乐曲”。

民乐社区打造亲邻之家,离居民更近、和居民更亲。

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直达末梢” 成为左邻右舍的坚强依靠

民治街道实际管理人口超90万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位于辖区内。经过多年快速发展,街道形成了显著的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性高、经济活跃度高和社会结构多元、矛盾诉求多样的社会形态特征。

对此,街道充分发挥“亲邻”党建引领作用,在矛盾纠纷突出、人口复杂多元、党组织基础较好的花园小区、城中村中,探索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观测点,以点带面健全党建引领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协调运行机制。如今,这张红色“邻里网”织密织实,街道城中村、花园小区党支部组建率达100%,推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嵌入社区治理末梢。

小区建成时间久,未成立业委会,物业矛盾纠纷多发……过去,这些矛盾一直是民康社区春华四季园的难解之“题”。得益于街道红色“邻里网”的覆盖行动,这个小区有了新变化——“红色物业管家”进了场,“平安益家”项目落了地。按照项目执行,片区格长和网格长定期值班,“平安益家”成为小区调解矛盾、服务居民的最佳平台,帮助小区重新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包括春华四季园在内,丰润花园、圣莫丽斯等多个小区都是“邻里网”的受益者。

一张全覆盖“邻里网”还不够,民治还进一步拓宽社区党组织“友邻圈”。各社区深化“兼职委员”制度,吸纳辖区内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各领域党组织负责人作为社区党委兼职委员,引导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党委的统筹引领能力。

北站社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社区党委“搭台”成立党组织联席会,邀请广铁集团深圳北车站等35个驻社区单位和47家党组织作为联席会成员,打造“社区+车站+学校+商圈”共商共治体系,资源互补、齐抓共管。

车站每年需要大量志愿者协助开展文明宣传、交通引导等工作,学生也有开展志愿服务的需求。一个“缺人”,一个“缺岗”,社区党委启动“小小文明劝导员”项目,寒暑假招募学生义工助力深圳北站文明出行。该项目成为民治的品牌项目,广获社会各界好评。

“邻里网”+“友邻圈”,这种全覆盖的党组织格局是基础架构,但服务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定格+”又成为民治街道给出的关键词。

北站社区举办“六一”亲邻集市

街道在14个社区行政区域划分基础上,精细划分76个片区、643个网格、1140个楼栋格,统筹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等基础人员力量,以及挂点区直单位、街道部门、报到党员及党员志愿者等补充力量,实施全员入格、党建工作在格中全覆盖。

今年以来,来自机关事业单位800余名党员干部挂点联系社区,在“定格+”中“行走民治”,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双认领”,累计发现解决巷道乱摆放、不文明施工等民生诉求640余件。通过“定格+”管理服务,街道常态化开展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走访活动,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不断提升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今,民治街道真正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治理力量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党组织成为左邻右舍的坚强依靠。

大岭社区“民星”暖心故事分享会共话“亲邻党建”。

党群阵地“普惠均等+精准精细” 打造10分钟亲邻服务圈

民之所向,政之所盼,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城市社区快速发展,居民服务需求不断变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精细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如何做到需求从群众中来、服务到群众中去,让服务更近、更快、更暖,实现党和政府与群众更亲,是民治街道持续探索的课题。

推动党群阵地提质增效,让服务群众更近。1600多平方米的大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间宽敞、装潢精致,容纳了18个功能室和1个便民服务区,设置了图书阅览区、自助拍照复印区,还有科学育儿区等等,各种服务触达居民,为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大岭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大岭茶事品牌项目和阵地

在民治,党群服务阵地打破了居民过去的刻板印象,这里不仅是开展党务工作的场所,也成为居民平日休闲活动、获取便民服务的好去处。包括大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内,分布在民治街道29.26平方公里辖区内20多个党群服务阵地,是服务“触民”的主阵地。

此外,各社区还将服务阵地不断延伸,从“1”发展到“N”。民乐社区因地制宜打造“1+V+E+N”阵地体系,即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个党群服务V站,利用原有卡口便民服务点改造提升为社区睦邻E站、亲邻之家,设置N个楼栋居民服务联络点,为小区、城中村居民提供开锁换锁、修衣补鞋等家门口服务,不断织密邻里服务阵地网。

推动服务方式高效便捷,让服务群众更快。社区居民一个月内从“拉横幅”变为“送锦旗”,这是红山社区龙光玖钻北区商业中心油烟排放、房屋漏水等问题高效解决的证明。

为何能在短短一个月内让群众态度实现大转变?原来,民治构建“街道-社区-片区-网格-楼栋格-楼栋”六级响应体系,搭建“个十百千”定格化管理服务网,建立了约5000个居民服务群,做到群众诉求收集在一线、事件响应交办在平台、急难愁盼解决在格内。红山社区联动辖区警区、执法、市政等部门合力处理这一难题,得到商户一致认可,就是服务高效的生动例子。不仅如此,街道还利用“深圳先锋”小程序,一键接单开展志愿服务,日均调度近3000人次,极大提高亲邻服务效率。

推动服务内容精准精细,让服务群众更暖。民治辖区新兴领域企业集聚,美团大湾区总部和圆通速递深圳分公司均落户民治。对此,街道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设立全区首个24小时“暖蜂驿站”并设立千万“暖蜂基金”;建成集党群服务中心、暖蜂驿站和美团外卖骑手专送站点三位于一体的全省首个骑手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是骑手小哥遮风避雨、落脚休息之地,也成为他们学习成长的最佳场所。龙塘社区着眼居民“日常琐事”,在小区广场、楼内巷道搭建亲邻便民市集,设置爱心义剪、暖心缝纫机等摊位……突出需求导向,提供定制化服务,民治让“群众盼的事”成为“社区干的事”。

龙塘社区举办亲邻露营活动

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民治街道实施“阵地+方式+内容”三位一体,推动亲邻服务受欢迎、有成效、可持续,真正做到让社区成为居民最舒心、最安心的港湾。

社区居民“多方联动+凝心聚力” 激活共治共享“邻循环”

曹洁是龙塘社区的居民,除了幼师身份,她还是民治街道“民星”成员之一。为当好这个“民星”,她一有空就链接幼儿园资源,为社区0-3岁幼龄儿童开设公益早教课程,受到周边亲子家庭一致好评。目前,民治招募培育和曹洁一样的“民星”近300名,这些民星们融入社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培育“民星”制度是民治街道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生动实践。各社区把有志服务社区发展的专家、学者、热心人士和意见“领袖”组织起来,参与社区发展重大事项决策,为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供智慧和力量。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人,必须让居民愿意走进社区治理的舞台。要把超大型城市高密度社区治理好,只有充分相信和依靠居民,让居民和社区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水平”,民治街道党工委书记廖文芳表示。一直以来,民治街道牢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理念,推动居民群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激活共治共享“邻循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成效。

“书记茶话会”“流水茶席”……民治积极搭建起亲邻议事平台,做到社区“有事好商量”。各种特色书记“茶话会”在民治街道和各社区陆续上演,边喝茶边聊天,围绕社区治理、企业发展的难点展开讨论。此外,还联动“定格+”治理场景,组织各级格长深入片区、小区、楼栋,举办“楼下凉亭会”“巷道夜聊”等,面对面“拉家常”和居民群众谈心交流,推动解决出行安全、环境改善等民生大小事近千件。

在共治共享“邻循环”影响下,社区邻里汇集成强大力量,成为社区治理好“帮手”。各社区广泛发布红色招募令,以小区为单位动员居民参与楼栋治理服务,充实“亲邻”自治队、“亲邻帮帮团”等队伍力量。截至目前,街道已组建社区先锋服务队14支、片区先锋服务分队75支、网格先锋服务小组643支,以先锋模范引领带动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推动“陌邻”变为“亲邻”。

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也成为“邻循环”的重要支撑。民治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先后引导孵化社会组织50家,成立楼长联合会、志愿者协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城中村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提升等队伍。

面向空巢儿童推出“暑期快乐营”项目,面向老年人推出“老年大学”、健康指导等项目……社区党委携手社会组织,推出针对不同群体的特色服务,以亲邻为媒推动共治共享融入万家灯火,把优质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亲邻”党建有温度,“邻”聚民治一家亲,一首首亲邻“欢乐曲”正在这里温柔奏响。

(原标题《让党建有温度 让社区更和谐 民治街道:创新实施“亲邻”党建体系 奏响邻里善治“欢乐曲”》)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