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妇联2023年“儿戏非遗亲子共学项目”圆满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2023-06-28 12:56
收录于专题:见南山·惠民
摘要

作为南山区妇联第八届“簕杜鹃 幸福荟”妇儿公益民生项目之一,“儿戏非遗”项目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南山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南山区党群服务中心先后开展了9场中国古建筑的主题讲座活动,带领225个亲子家庭开展了知识丰富、妙趣横生的古建筑美育实践。

营造匠心,从小做起。随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宫神兽在手中诞生,南山区妇联2023年“儿戏非遗亲子共学项目”圆满落幕。作为南山区妇联第八届“簕杜鹃 幸福荟”妇儿公益民生项目之一,“儿戏非遗”项目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南山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南山区党群服务中心先后开展了9场中国古建筑的主题讲座活动,带领225个亲子家庭开展了知识丰富、妙趣横生的古建筑美育实践。

脱胎于大学建筑系的宣教课程

“原来中国古建筑才是装配式建筑的典范!”“故宫绚丽的彩画背后竟然深藏华夏民族的起居文化和建筑规制!”作为南山区妇联孵化的公益项目,“儿戏非遗亲子共学项目”在南山区已经落地实施两年。从辉煌巍峨的故宫建筑群到出檐深远的大唐佛光寺,从叠山理水的苏州园林到华美精巧的广府建筑,这个最初由一群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开发出来的古建宣教项目,得到了越来越多南山家庭的认可。

本项目的授课教师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力智老师表示:“中国古建筑谱系非常庞大,从远古的城邑、到历朝的宫殿庙堂,及至近世的村寨民居,中华的文明史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意义。现存的古建筑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仅是建筑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学习,我们的小朋友也应该多了解。”

为了更好的进行古建文化宣教,“儿戏非遗项目”从儿童的兴趣点出发,强调“玩中学,做中学”,把每节课设计成“讲座+手作”的形式,探索中国古建筑形制、园林景观、家具陈设、生活方式,以丰富知识带动非遗技艺体验,用亲子共学的方式,让孩子与父母一同体验中式建筑的“工匠精神”。

孩子们玩的故宫三交六椀菱花窗拼搭、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等教具,都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自主研发,并获得了2022年国家级大创奖项。而在教具的开发过程中,他们更发挥实用主义的“深圳精神”,例如汲取故宫藏品和纸雕工艺做出来的兔子日历、参照敦煌藻井层层搭建而成的无线手机充电器,既让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又给参与家庭带来的实用物品。

传承与创新的南山使命

“成长在深圳的小朋友,不能只认识摩天大楼,他们应该懂得欣赏中国古建筑的美。” 南山区妇联在建设发展“儿童友好城区”同时,也关注辖区家庭的美育引导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城市发展越是日新月异,越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以古为新。

近年来,深圳市在城市更新以及文物建筑保护上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大鹏所城、南头古城、观澜古墟等处,对此项目的研发团队也持续开发了多门“深圳在地”的体验课程,关注大湾区的古建筑保护,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一个穿越过历史长河的深圳。

新一代的深圳儿童们,在“妇联+高校+家庭”的共同护航与引领下,耳濡目染中国文脉传承,肩负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使命。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志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