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培训与评价中心南沙基地,一个中国和芬兰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工程正在持续运行,为基地提供热、电、冷、气体等综合能源。据介绍,这个中芬能源合作项目建成投产一年以来,项目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至80%以上,每年可减碳200吨,相当于植树一万棵。
这是一个以培训业务为主的园区,总占地面积约6.4公顷。和大部分园区一样,这里有冷、热、电、气多样化的用能需求。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高用能体验和可靠性,我们在这里自主集成了含光伏、储能、充电桩、太阳能光热、基岩储能、燃料电池等多种元素的微能源网系统,打造了涵盖园区冷、热、电、气综合能源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低碳标杆,实现中芬两国能源技术优势互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工程 刘伟 摄
记者了解到,这个微能源网的核心是一套燃料电池设备,为60kW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它直接利用市政天然气作为燃料,并在系统内部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发电。同时,系统尾气的余热还可以进行回收并用于供热。这套系统具有燃料选择多样性的优点,还可以利用沼气、氢气等作为燃料。在效率方面,其发电效率接近60%;加上余热利用,其综合能效高达80%以上。2017年,中国国家能源局与芬兰经济就业部签署《中芬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2年8月17日,作为首批中芬能源合作示范项目之一,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工程成功投产。
在微能源网的一侧,绿地下面是一套基岩储能装备,整个系统由170个垂直U形状管,组成一个半径19米、深50米的圆柱体区域。“在夏季,多余的太阳能集热和燃料电池系统余热可以源源不断地存储在这套系统内,170个U形管就像一根根加热棒,持续为这个圆柱体区域进行加热,最终达到热平衡后,形成一个立体式结构的恒温储热体,其内部温度可达60℃到85℃,可储热量300MWh。在冬季,整个系统又能为外部放热,提供60℃左右的生活热水,最大功率可达100kW,实现跨季节储热。”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广州南沙“多位一体”微能源网示范工程 刘伟 摄
该微能源网中还有一套溴化锂制冷设备,将太阳能集热和燃料电池余热产生的75℃以上热水,作为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的热源,通过溴化锂机组制冷出7℃左右的冷冻水,最终送到中央空调末端进行供冷。园区内的一栋2层宿舍,所有房间都安装有溴化锂空调末端制冷。同时,太阳能集热和燃料电池余热全年提供生活热水,最大限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主要设备产业化后,项目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升,这样的微能源网模式适合在园区、医院、商业综合体、海岛等场景进行推广。
(原标题《广州南沙打造微能源网示范工程,项目每年减碳200吨相当于植一万棵树》)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