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消病人“恐医症”,王兴医生开讲《医生,你在想什么》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3-06-25 23:25
摘要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再推医疗科普书《医生,你在想什么》,它是医生、科普作家王兴继《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之后的又一新作。

近日,上海译文出版社再推医疗科普书《医生,你在想什么》,它是医生、科普作家王兴继《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之后的又一新作。王兴医生从寻医、问诊、治疗可能碰到的问题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医生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本讲给“每个人的疾病课”将会打消大多数人的“恐医症”,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为病人建立“看病其实很简单”的寻医信心。

王兴医生是一位被病人和读者双重肯定的斜杠青年。在取得北京大学肿瘤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博士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多次受邀参加世界肺癌大会、美国胸外科年会等,并在大会发言。但他并不满足于学术成就和医疗工作本身,而是更愿意致力于医疗科普工作:他长期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明星演示嘉宾,并荣获《健康报》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称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健康科普一等奖。

《病人家属,请来一下》和《医生,你在想什么》就是王兴利用业余时间写出的两本作品。《病人家属,请来一下》荣获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科普类推荐图书、2022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奖项。

《医生,你在想什么》脱胎于王兴在看“看理想app”上主讲的“每个人的疾病课”,副标题是“关于医学的常识、思维与抉择”。医学思维不仅仅对医生重要,对病人也一样重要。对于病人来说,建立医学思维就是理解医生是怎么想的,从而打好配合,共同完成“有效的医疗”。在上一部作品《病人家属,请来一下》中,王兴结合自己肿瘤学的专业知识与作为胸外科主治医师的多年工作经验,解答了癌症病人及家属广泛关注的困惑和问题;而《医生,你在想什么》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医生、疾病、治疗、病人、价值观入手,梳理了看病就医和健康管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仅以“病人”这一章节为例,王兴医生就从怎么根据自身状态判断何时该就医、怎么根据病情选医院、是不是要找熟人、预防疾病的体检该怎么做等问题入手,把看病的决策图、预防的时间表理得清清楚楚。在第五章“价值观: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作者“掏心窝子”般解释了影响医疗决策与医疗结果的种种“非医疗”因素,如病人的心理、经济条件、社会属性等,既是为病人打一支医患沟通的“心理预防针”,也是站在医生的角度衡量这个职业应有的价值观尺度。

目前,《医生,你在想什么》的音频节目已在“看理想”平台推出。购买《医生,你在想什么》1版1次的读者,可以通过书内附赠的书签扫码免费收听本书的音频节目(7天有效)。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打消病人“恐医症”  王兴医生开讲<医生,你在想什么>》)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