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祖国南海之滨的特区,一个是东北的冰城,她们在一起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11日上午,深圳和哈尔滨两市正式签署《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深圳和哈尔滨将加强政府管理服务交流,共同推动经济交流发展,促进干部和人才交流共享,在装备制造业与新兴产业、都市现代农业、金融资本、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对内对外开放等领域务实推进产业合作。
与此同时,两市还将拓展科技科研合作空间,搭建合作平台载体带动两市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完善合作机制、切实提升合作效率水平。
在推介会上,深圳和哈尔滨两市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五个关键词引人瞩目。
关键词1:农业
哈尔滨地处北纬45度的农业发展黄金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拥有3000多万亩的优质寒地黑土耕地和2800多个规模养殖场,粮食和肉蛋奶产量分别保持在320亿斤和300万吨以上。哈尔滨的黑土地有半年时间处于休耕状态,植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很少,每年平均化肥、农药施用量分别比内地一般地区少2/3和1/2。哈尔滨绿色农产品规模和品质优势非常明显,粮食产量、畜产品产量、“三品”认证面积和总量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深圳市常住人口近1200万,且临近港澳地区,高收入人群多,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量大,且现代物流业比较发达,仅前10大供应链骨干企业业务总量就达3500亿元。
目前,哈尔滨市五常金福泰公司已与深圳粮食集团、报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在深圳设立了乔府大院分公司,年销售大米7000余吨,销售额近1.5亿元。
关键词2:科技成果转化
哈尔滨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第6位,拥有51所高等院校、511个科研机构、192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5万名研究与开发人员、38名两院院士,在机器人、飞机制造、大型发电机组等领域拥有全国或世界领先技术,曾为神舟探月、嫦娥飞天、蛟龙入海等国家重大工程作出过重要贡献。
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500家,建成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创新载体1283家,其中60%以上布局在企业。
关键词3:产业创新
近年来,哈尔滨不断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支持力度,全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通用航空等新经济增长领域,中船重工燃气轮机、中航科工钛产业基地、哈飞AC352直升机等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见效,哈工大奥瑞德蓝宝石、万鑫石墨产业园、华大基因测序等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深圳市拥有高新技术等四大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企业实力非常雄厚,产业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关键词4:“一带一路”
哈尔滨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是全国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日、韩、俄等国都处在哈尔滨“2小时交通圈”内。目前,哈尔滨市已开通11条对俄客货运包机航线,实现了哈欧、哈俄班列和“哈绥符釜”陆海联运常态化运营,对俄邮政小包累计发运量超过8000吨,占全国的30%。今年1-8月,仅哈俄班列就发运1万多标箱,货值1.5亿美元。
深圳市地处东南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服务贸易、加工贸易较为发达。依托双方优势,两地政府已初步商定,共建深哈合作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对俄科技、文化和服务贸易。
关键词5:旅游和健康养老
哈尔滨与深圳市,一北一南,地域距离、气候差异给两地开展旅游文化和健康养老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哈尔滨的“金山银山”。哈尔滨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冰城夏都”,大冰雪、大江河、大湿地、大森林等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全市拥有太阳岛、冰雪大世界、万达文旅城以及金龙山、帽儿山等352处A级景区。以中央大街为代表的精美建筑艺术,使哈尔滨成为著名的“万国建筑博物城”。特别是哈尔滨冬季平均气温在-15℃左右,降雪期长,雪量适中,雪质良好,经多年发展,冰雪旅游已成为哈尔滨走向世界的王牌旅游产品。
哈尔滨是联合国授牌的中国唯一一个世界音乐之城,拥有国际水准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功举办了33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等活动高潮迭起,第二届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帆板大奖赛刚刚成功举办,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去年累计上演国内外高水准艺术节目近400场次,前不久,哈尔滨又被中日韩三国文化部联合评为“东亚文化之都”。
哈尔滨生态环境优良,现有12个国家级、6个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45.8%,平均每立方厘米含负氧厘子达到2.7万个以上,是亚太旅游联合会命名的大美湿地城市。哈尔滨还拥有三级以上医院35家,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入选全国百强医院。同时,哈尔滨养生养老市场需求也很大。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