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在身边|不能带着“框框”去调研
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通讯员 深纪宣
2023-06-16 08:20

漫画:冯大美

我该怎么办

最近,年轻干部小陈所在部门承接了一个调研课题。小陈还在联系基层商量调研事宜时,部门领导就交代他,提前根据前几年的材料写调研报告,这样才能“掌握工作主动”,还强调,调研不过是个辅助,方便按图索骥、按需求证,反正情况都差不多。小陈对此感到疑惑,可以预设结论,带着“框框”下基层调研吗?

“纪律君”如是说

带着框子找例子、带着论点找论据,小陈领导这种“先入为主”的“框框式”调研把调查研究变成结论的预设,行的是调研之名,搞的是形式主义之实。

近期,中办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防止走过场、不深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热衷于搞舆论造势、浮在表面;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工作中有其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规定,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

“框框式”调研的本质问题在于机械教条、研究不深入,对新情况、新问题挖掘不够、视而不见,还停留在旧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工作方法里,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带偏决策方向。因此,小陈所在部门千万不能带着“框框”去调研,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到真实情况、听到真实声音,并从实际调研中得出结论。

相关案例

某调研团到基层进行调研,特地打电话通知被调查单位要挑选“素质高”的人员参加座谈。座谈伊始,调研团就连续抛出事先拟好的题目,还时不时地打断基层同志的话题进行“引导”。参加座谈的人员终于明白调研团“醉翁之意不在酒”,便“顺调研团之意”只讲成效,对矛盾和问题闭口不谈。这种调研虽然结局“皆大欢喜”,但本末倒置,应立即喊停,乃至追责问责。

延伸阅读

带着结论去调研,就先入为主有了倾向性,所调研的内容、方式、对象等,就会有意无意地支持事先认定的结论,而无视、避开、排斥、反对与事先认定的结论不同的真实状况。这样的调研,如同上演写好的“剧本”,听不到真话、察不到实情,甚至于听到了真话察到了实情,也会不以为然,解决真问题就无从谈起。调查研究之前,当然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了解调研主题的时代背景、调研地区的发展历史、调研对象的人生经历等。这些准备是为了让调研内容更加深入、调研问题更加精准、调研过程更加顺畅,而不是未调研就从资料中想当然地得出结论,安在调研目标身上。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以清醒意识、客观态度去探寻真实情况,才能找到真问题,找到破解问题的真办法、好办法。

(原标题《纪律在身边|不能带着“框框”去调研》)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宁若鸿 通讯员 深纪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