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日历|6月14日 世界献血者日

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 黄洋 冯大美
2023-06-14 00:00
摘要

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都是好日子


6月14日

世界献血者日

无偿献血彰显城市大爱。

世界献血者日由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共同确定,选择6月14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奥地利病理遗传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他生于1868年6月14日,于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系统。

设立世界献血者日,旨在感谢那些拯救他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称颂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

在我国无偿献血历史上,许多的第一次都是深圳创造的。1993年5月8日,深圳正式在全国率先开展无偿献血,提出“捐血一袋、救人一命”的口号;1995年9月,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这是内地第一部无偿献血的地方性法规。

截至今年5月,深圳爱心市民无偿献血534万人次,累计献出的1068吨血液,为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年今日·深圳新闻


2022 国内首个5G智慧捐血站亮相

2022年6月14日,国内首个5G智慧捐血站——观澜湖捐血站正式启用。该血站可实现爱心奉献、5G运行、智慧体验、志愿服务等四大功能。观澜湖捐血站是国内首个5G智慧捐血站,拥有全国领先的5G专网、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和无纸化技术等,既能提供全血采集服务,又可以提供机采血小板采集服务。

2008 深圳“非遗”项目首入国家名录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沙头角鱼灯舞和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上榜,这是深圳的“非遗”项目首次载入国家“非遗”名录。沙头角鱼灯舞(民间舞蹈类)起源于清朝初期,是以鱼灯为道具,用以自娱自乐的广场男子群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传统医药类)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深圳平乐郭氏正骨医术是这个医学流派的重要分支。

1991 深圳划定5大水源保护区

1991年6月14日,深圳划定五大水源保护区,分别是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水源保护区、铁岗水库水源保护区、石岩水库水源保护区、西丽—长岭皮—石塘坑水库水源保护区和观澜河流域水源保护区。与此同时,这些水源保护区各又划分出一级、二级和准级保护区域。自此,深圳用一道道严格的“铁线”守护起这座城市的生命之泉。

今日物种:须浮鸥

须浮鸥(资料图片)

须浮鸥是一种小型鸥类,全身黑、灰、白的配色,仿佛一幅水墨画。

它们飞行能力强,有人形容为集攻击机、直升机、轰炸机的特性于一体。捕食时,它们会飞速俯冲直扑水面,如同攻击机;喂食时,会振翅飞翔和悬停,如同直升机;当人类进入其领地,则黑白分明、团结对外,投掷“粪便炸弹”进行攻击,如同轰炸机。

须浮鸥喜欢群体活动,会数十只,甚至上百只,聚集在浅水湖泊和附近芦苇沼泽营巢。巢为浮巢,漂浮于水中植物上,用苇秆或干草一层层从水面下搭到水面上,并与水中植物紧紧连接着,轻易不会被大风吹走、被大浪卷走。

繁殖期,雄鸟和雌鸟会共同承担孵卵任务。


今日名人

[日本]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作家,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作品富抒情性,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体现着日式物哀、风雅之美。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编辑 黄洋 冯大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