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249期|悟到了张颂文说的“真实”
晶报APP
2023-06-13 12:31

张颂文说,个人化的表达,才构成真实。观影也好,读书、看戏也罢,我们都愿意沉浸在好看、温暖的故事里,紧贴生活与人性,远离空洞与虚假,获得抚慰与共鸣。“我起了个名字,这叫温暖真实主义。”



请看“大侠讲元故事”:


这几天我学了一个新词儿,叫“一日游”。不是新词儿吗?可是我说的“一日游”不是你说的“一日游”。我说的是一些新拍的电影,花了几百万、几千万,在影院里演了一天就下线了,因为根本没人看。电影界把这种粗制滥造、丢人现眼的现象叫“一日游”。


因此,一位业界大咖最近在一个电影论坛上提醒说,拍一部电影前,你要思考几个问题:电影和观众到底什么关系?你这电影的影响能否持久?什么样的电影能成为经典?听起来这些问题都是教科书级的问题,但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你得把电影拍得像一部电影;你拍的电影得是观众愿意自己掏钱买票去看的电影。


我前几天参加了几场论坛,听到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谈论“真实”。也许,这正是破解“一日游”困境的答案。听起来“真实”就像个陈词滥调,但是,并不是!尤其许多大咖同时提到真实问题,这说明我们在理解真实、坚守真实、追求真实方面出现了新问题。


各位肯定知道因主演《狂飙》而名闻天下的著名演员张颂文。他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讲演时说,AI可能很完美,但人类却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变得更真实,这恰恰是AI技术无法做到的。就像在一个会场里,我们有人全神贯注,也有人用手机录像,也有人分心想晚上接孩子的事情,这样五花八门的个人化的想法,才构成了这个会场的真实。张颂文自问自答说:表演是什么?就是演绎出我们眼见的生活中的真实。


博纳总裁于冬那天也谈到这一点。他理解的“真实”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于冬说,如何拍出让观众记住的、能够慰藉心灵的好电影?如何让观众每周末都可以走进电影院看好片,看新片?这就需要电影人更多地关注观影人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我最近在网上读到一段老一辈电影工作者的文字,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他说,电影要面向普通人,面向复杂的生活,面向可以戏剧化、光影化传达的人间万物,面向奇异中有可能潜在的人性力量,面向人和人之间微妙且永恒的支架关系!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前些日子我和中国著名戏剧制作人王可然的对话。什么是戏剧?他说,戏剧是在宗教之外最易于温暖灵魂的产品;戏剧是观众在舞台上找到的一种温暖感。然后他就说到了“真”:“真”是我们今天做戏剧成功最为根本的法宝。把这个原则掌握了,就能够完成一切建树。我就问他,“真”原来这么厉害,那究竟什么才是他所说的“真”?他说,真,真实,就是“事情本来的样子”。


嗯,“事情本来的样子”。我得继续琢磨这句话的奥义。但起码我已经明白:为什么库房里堆了那么多“一日游”的电影,为什么许多的戏曲、许多的书、许多的电视剧没人看,因为它们既不温暖,又不真实。观影也好,读书、看戏也罢,我们都愿意沉浸在好看、温暖的故事里,紧贴生活与人性,远离空洞与虚假,获得抚慰与共鸣。我起了个名字,温暖真实主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图欣赏:


文案:胡洪侠

编辑:李一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