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一片桃花源”系列苗绣产品文博会受青睐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2023-06-10 18:05
摘要

通过文博会,我们希望更多人认识非遗苗绣,知道酉阳发生的故事,有机会到这里看一看苗族风情——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你好,苗绣被誉为‘古苗文化活化石’,这是陈国桃老师开发的非遗苗绣‘绣出一片桃花源’系列产品,欢迎看一下!”在文博会重庆展位上,一位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女孩儿笑意盈盈地介绍着,路过观众纷纷驻足,欣赏起这些有着画儿一样美丽名字的绣品。

毛晨程介绍“绣出一片桃花源”团扇和饰品

女孩儿叫毛晨程,是重庆市酉阳县子月苗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也是“酉州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的弟子。“这些绣品背后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毛晨程介绍,酉州苗绣是一家集苗族文化挖掘、苗绣传承及创新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陈国桃成立企业、开发“绣出一片桃花源”饰品、团扇等产品,旨在借助“公司+苗绣工坊+乡村绣娘”的模式,携手乡村妇女“绣出一片幸福、和谐、美丽的乡村桃花源”,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将苗绣从大山深处推广向全国乃至世界。

陈国桃带着乡村姐妹一起绣苗绣

“酉州苗绣主要以透明纱和各种颜色的丝线、绒线绣制而成,题材广泛、品种繁多,既有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也可以做成实用大方的各类日用品,如时装、挂屏、手帕、被面等;作品中既有壮丽豪放的巨型绣品,也有玲珑精巧的小件,富丽堂皇、典雅端庄,各具特色、雅俗共赏。‘绣出一片桃花源’系列作品以蓝色基调为主,曾多次登上央视。”

毛晨程打开一个视频,这是一段直播录像,陈国桃正拿着团扇向网友介绍:“这把团扇叫‘万事如意’,由‘非遗’扶贫工坊的姐妹们手工制作完成,结合了西兰卡普、苗绣两项技艺……”在直播中,她还讲述了不少酉阳县的民族文化和乡村姐妹勤劳致富的故事。

据介绍,酉州苗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刻印的《酉阳直隶州总志》风俗志中有相关记载。苗俗中有“男看田边,女看花边”的说法,苗家姑娘四五岁就跟着家族中的年长女性学绣花了,七八岁时自己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衣裙上,十五六岁时技艺成熟、得心应手,就可以绣自己的嫁妆了。2006年,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重庆市酉阳县的“酉州苗绣”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绣娘们一针一线绣出了一片“桃花源”,也绣出了酉州大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村里的姐妹们在家绣花,不仅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还能有收入,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不就是身在桃花源吗。”目前,在酉阳县的花田、车田乡、浪坪乡等地,由政府搭建平台,陈国桃陆续开办了5个“非遗”工坊,经过培训合格的学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在工坊或回家进行刺绣创作,苗绣作品由陈国桃负责回收。

酉州苗绣开辟的线上淘宝店铺,被评为“金牌卖家”,还通过员工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销售。毛晨程自豪地介绍,“在大家齐心努力下,‘桃花源’真的被绣出来了!通过文博会,我们希望更多人认识非遗苗绣,知道酉阳发生的故事,有机会到这里看一看苗族风情——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原标题《曾登上央视的“绣出一片桃花源”系列产品文博会受青睐》)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