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在业界人士眼里,何以文化强国?事关文化发展的多个热点问题,或许能从深圳这场国家级论坛探寻答案。

6月8日,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8场平行分论坛在深圳举办。
纵观8大平行分论坛,涵盖文艺创造、数字出版、电影业发展、文化遗产、人文湾区、文化贸易、互联网版权、国际传播创新等。
大咖汇聚、开“坛”论道。
既有来自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机构的相关负责同志;也有知名导演、作家、演员等大众熟知的业界人士;还聚集了来自华为、腾讯、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管。
既有内地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也有来自港澳、台湾的学者汇聚一堂。
他们思想碰撞、观点交锋、金句不断……细细梳理大咖们的观点,窥见当前文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对“真问题”的大探讨
“有些观众一次又一次被电影的宏大宣传‘骗’进电影院……”
在“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分论坛上,嘉宾们直指电影业存在的问题。
这一现象,对不少观众来说可谓深有体会。电影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具有社会导向性和教化作用的艺术,而要让这份艺术发挥应有的功能,必须直面这些观众眼里“实实在在”的问题。
站稳群众立场,敢于直面一线问题,是文化发展的要义所在。不只是传统电影,在互联网信息浪潮下,如何抓住更多流量也是如此。
中宣部副部长王纲就在出席这次“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创新分论坛”上表示,创新国际传播拼的往往是平台、比的往往是技术、争的往往是流量,更加需要自我逼迫、自我革新、自我重塑。
在一系列分论坛上,还有关于“电影投融资热情下降”、“周末档偏冷”、“发行方式亟待转型提升”等这些问题被深入探讨,还包括新形势下的观众新需求被提及。
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郭帆观察到,如今大众一些观影乐趣不仅停留在影院之内,还会越来越多衍生到影院之外。这些新的需求也需要更多电影工作者关注。
当下,正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吹向各行各业。文化强国建设,更需要越来越多一线业界人士在实践中把握规律、总结经验、直奔问题去,寻找解决办法。这也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应有趋势。
事关经济的重要课题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不仅是聚焦文化事业,更事关整个经济发展。
在这次论坛上,文化出海、经济增长、供需匹配、挖掘新增长点、国内外两个市场等关键词,频频被不少嘉宾提及。

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表示:“2022年广电视听产品贸易达2.05亿美元,要推动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良好格局。”
珠江电影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金华表示:“广东电影发展优势明显,但与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全国电影市场第一大省的地位还不太匹配。”
当前,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正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让新兴文化涌现更多经济增长点。
以迅速发展的广东数字创意产业来看,2022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5728亿元,相关发明专利累计有效量6521件,居全国首位。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更要以良好的生态增强市场信心,促进良性循环,让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相得益彰。

文化出海方面,商务部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22年,对外文化贸易额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803亿美元,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14亿美元。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对此分析:“我们看到很多平台型公司,腾讯、华为、阿里等,在这里边发挥了融合集成创新的作用。”
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贸易领军企业,正促进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推动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增长。
于运全还提到,深圳的企业在对外文化贸易上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当下深圳正举行的文博会,也继续秉承鲜明的开放特色。
“深圳具备了全球辐射力,文化的繁荣与市场的繁荣相辅相成。”有学者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改革开放等多重优势,正不断为文化的开放、包容,提供源动力。
开放包容的新活力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必须秉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才能更好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在分论坛之一的“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多位大咖的精彩发言,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多元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始终未变。

台湾学者邵宗海表示,大陆与台湾语言通、文化通,交流起来没有隔阂。“中华文化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五千年来的文化,一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动情地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集古学社社长,团结香港基金学术顾问郑培凯指出,从五千年前开始,融合就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主流。
“粤港澳大湾区深受多元文化影响,关键是如何善于利用大湾区的多元文化资源。”郑培凯建议,还可设立“大湾区多元文化发展基地”,广邀港澳台与海外学者艺术家进驻。
发扬岭南文化独特优势建设人文湾区,是使命也是机遇。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将推动大湾区更深入一体化。

跨越山海,共赴鹏城。
不论是干货满满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还是当下人山人海的文博会,都在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先行的深圳,也正奋力开创文化发展新篇章,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原标题《重磅论坛大咖云集,背后凸显三大趋势》)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0:06山东省烟台市开发区黄金河出海口的海渔民工作风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