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派建设再结硕果,《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出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樯
2023-06-07 14:17

近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10辑)共5部著作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安裴智撰写的33万字学术专著《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收入其中。这是深职院建校30年来,该校人文社科领域入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的第四本学术著作。

该书由团结香港基金学术顾问、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原主席、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原主任、香港岭南大学通识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教授与中国昆曲评弹研究院院长,《中国昆曲年鉴》主编,苏州大学教授、博导朱栋霖共同作序推荐。

作为广东省教育厅美育专家库专家、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裴智长期致力于昆曲研究,在《戏曲研究》《红楼梦学刊》《南方文坛》《深圳大学学报》等发表大量昆曲研究论文。

这次入选《深圳学派建设丛书》(第10辑)的《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学科共建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以跨文化传播的历史语境中昆曲文化身份回归为背景,从国家形象建构的角度重新解读与定位昆曲的文化身份,探讨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特征与表现形态,从古典韵文学、雅乐文化、声乐美学、戏曲文学、表演体系、活态遗产等方面归纳阐释昆曲的多维美学内涵与文化特征,对学界旧有的昆曲观念进行剖析与反思,对昆曲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作了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

该书摆脱了将昆曲仅视作一种“剧种”的狭义认识,认为昆曲最本质的文化身份,是凭藉雅文化的审美品质而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象征与杰出代表。此书旨在为昆曲正名,还昆曲以应有的文化身份与美学地位,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昆曲符号体系所隐喻、象征的国家文化形象的地位。

朱栋霖教授在序言中评价:“《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无疑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多方位研究昆曲文化身份的理论著作。安裴智的理论储备丰厚,研究方法新颖,他既具有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论的扎实基础,又勤奋钻研,深入昆曲音乐学——曲学,及时跟踪美学与西方当代文化理论,这使他论述起来能够打通古今、融合中外,形成跨文化比较研究之特点。他的研究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超越了过去单一艺术角度的研究,从跨文化、跨学科的高度展示了昆曲的中国文化价值与文化身份。”“这部专著立足‘跨文化’的理论视野来探讨昆曲的多元文化身份,选题颇具创新性,前人未对此问题有系统的论证,特别是探讨昆曲在建构中国文化形象中的象征意义,有较为深入的论证。全书系统探讨了昆曲文化身份的跨学科、跨文体的特征与表现形态,总结昆曲文化身份的多维属性,较为完备。全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见。一些观点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昆曲的文化地位,让人们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昆曲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郑培凯教授认为:“此书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昆曲的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昆曲的文化地位、艺术性及其相关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系列的正名与平反工作。此书从不同的范域,对昆曲的文化身份做了详细的分疏,从历史发展,从礼乐制度,从韵文学文体,从声乐理论,从昆曲唱腔,从表演体系,从花雅之争,从剧本创作,从审美境界,从遗产学价值,从中国文化形象建构,洋洋洒洒,仔细呈现了昆曲的文化身份远超于一般认知的‘旧戏’,而认识与理解昆曲的身份,对于中国人在新世纪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对昆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深化研究,不仅让我们理解戏曲,了解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特色及其重要性,也提供了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与新思路。作者以‘跨文化视域下重新发现昆曲文化身份’作为研究核心,提供翔实的资料考证与具体的舞台表演例证,以扎实明晰的理性论述,阐释昆曲身份的文化精髓,梳理昆曲艺术的多维美学内涵,充满了创意。同时,就文化研究的宏观视野来看,也就不限于戏曲研究,而有更重大的文化与学术意义。”

“深圳学派”是深圳学人共同打造的具有深圳特色与深圳风格的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派别。“深圳学派”的建设,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学术追求和文化理想。《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是深圳的学术名片,是深圳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成果之集中展示。

自深圳学界擎起“深圳学派”的旗帜之后,经过27年发展,深圳学术已经呈现出葳蕤繁荣之景象,相继出版了10辑55部有代表性的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是深圳学人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开放、包容、理性、创新的学术文化特点,为深圳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据悉,安裴智还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高雅昆曲艺术进校园的系列美育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创新与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两方面积极探索,从“国学馆拍曲”的传统文化实践课程、昆曲雅集活动与高雅昆曲艺术讲座三个方面尝试美育教学新路。

他大力推进昆曲美育教学,面向全校开设十多年《昆曲艺术欣赏》课程,被评为校级通识教育金课。其金课美育案例《用高雅昆曲艺术培育高职学子心灵——深职院“高雅昆曲艺术进校园”美育案例介绍》荣获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微课教学案例《风雅之美——经典昆曲<牡丹亭·游园·皂罗袍>赏析》荣获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原标题《深圳学派建设再结硕果 <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出版》)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