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杜鹃办事处乌骡坝社区电商服务中心,土特产可在网上销售。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接受读特记者采访。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地处西南乌蒙山腹地的毕节,与岭南沿海的深圳,同属珠江水系,一衣带水,山海相连。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与“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的毕节试验区,对口帮扶,携手奔小康。
199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口帮扶”的重大决策,把相隔千里的深圳市与毕节市连在了一起。
山海相连,携手同行。
“1996年以来,历届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千方百计、细致入微组织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情开展对口帮扶毕节工作。”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日前接受本报“大局”采访组专访时动情地说,深圳市的对口帮扶,开拓出以贫困区域为目标、项目帮扶为载体、增强造血功能为目的、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为己任的全方位帮扶之路,谱写了两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战略、大布局、大举措”的动人篇章。
深圳开拓出一条全方位帮扶之路
“自1996年以来,深圳历届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倾力倾情倾智对口帮扶乌蒙山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毕节试验区,开拓出一条全方位帮扶之路。”周建琨说,“深圳对口帮扶有效助推了毕节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加快了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
据统计,1996年以来,深圳市累计向毕节捐助财政帮扶资金5.4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00多个,在基础设施、科教扶贫、智力扶贫、卫生扶贫、经济协作等方面给予毕节大力支持帮助,在“扶贫攻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经济合作、干部人才培养交流”等领域收到了显著成效。
谈起深圳对口帮扶成效,周建琨如数家珍:
1996年以来,深圳市先后投入2.58亿元,支持毕节410多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项目,援建乡(村、组)公路3000余公里,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支持毕节连续几年在深成功招商引资,并将“毕电送深”项目纳入对口帮扶计划,推动双方能源资源深度合作,仅去年帮助输出电量26亿度;向毕节29家企业发放贴息贷款5000多万元,扶持产业项目34个。同时,明确开展毕深“农超对接”,拓宽毕节农产品市场,合作企业11家,进入超市品种78种。
“深圳市海吉星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近期已与毕节市签订合作协议,由海吉星提供场地,建设深圳市毕节农产品展销窗口。”周建琨高兴地说,在民生帮扶上,深圳一直致力提升毕节市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共支持新建扩建104所医院(卫生所),解决了30多万贫困农户就医难问题。支持毕节市151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工程,5万多名贫困学生受益。投入帮扶资金2100万元,支持毕节市工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百多期,培训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五千多人次,并建立干部互派交流机制。加强创新创业培训,扩大“黔深雨露直通车”项目试点范围,实现了所有县(区)全覆盖。
“实践证明,深圳对口帮扶是新形势下贫困落后地区开拓创新、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强大力量。”周建琨肯定地说,深圳帮扶对于深化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毕节诸多领域仍需深圳无私帮扶
“虽然毕深两市自去年9月份起不再是对口帮扶关系,但20余年互帮互助中双方已建立起深厚情谊。”周建琨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进入巩固、完善、提高新时期,毕节诸多领域仍需深圳市进一步无私帮扶。
周建琨掰着手指头,细细梳理了两地下一步深化合作、增进友谊、共赢发展的领域。
一是继续推进原项目工程。继续推进“毕电送深”等项目,加强煤、电等能源开发利用与合作,帮扶毕节发展能源经济,实现双赢。
二是继续推进“农超对接”。深圳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建立毕节农产品直销区,推广毕节优质农产品。
三是继续深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毕节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双方旅游业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旅游共同体。
四是继续推进产业转移、承接。高标准建设好“毕节·深圳产业园”,鼓励更多深圳企业来毕节投资兴业。同时,建立完善两地产业转移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交流平台,带动两地园区企业密切合作,发展共赢。
“脱钩不断线,帮扶情谊长。”周建琨说,当前,毕节试验区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仍面临诸多挑战,要在2020年前全面实现脱贫致富,依然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希望继续得到深圳的帮助和支持,这也是毕节人民的期盼。
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
“新的时期,毕节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既定目标,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谈起毕节下一步的工作,周建琨充满信心,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充满干事创业激情。
周建琨表示,毕节将聚焦“创新发展、同步小康”目标,突出“大党建”的统领,围绕“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坚决打赢攻坚战。
如何以“大党建”为统领?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借鉴“塘约经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用好用活“党建+”模式,让更多贫困户参与,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要坚定不移抓实大扶贫。”周建琨说,聚焦全市92.43万贫困人口,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保证“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同时,以“乡乡镇镇建农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一批上规模、有效益的有机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基地,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二、三产业。此外,扎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工作,以增强贫困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
“要千方百计抓牢大安全。”周建琨表示,要深化“法治毕节”创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健康毕节”建设。要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域旅游化同步发展。
“既要用好外力,更要激发内力。”周建琨说,要抓住试验区发展优势,强化“全域毕节”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毕节改革发展升级版,为决胜全面小康做出试验区应有贡献!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