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 一张照片 一份报纸 一段传奇
张梧峰
2023-05-24 07:12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王菲《传奇》中的这句歌词唱遍了大江南北。谁能料到,当年《深圳特区报》的一幅图片新闻,成为牵引我逐梦深圳的“传奇”。

时光倒流到1995年6月,那时我在武汉上大学二年级,专业是理工科,却喜欢舞文弄墨,很幸运被选拔为校报编辑。为了工作方便,编辑部订阅了几份报纸,其中就有《深圳特区报》。鲜明的办报风格和鲜活的改革开放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当有新版报纸送到,《深圳特区报》成为我们争先阅读的首选。6月的一则图片报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1995年6月3日,深圳特区报记者许光明拍摄的摄影作品《可上九天揽月》 ,次日刊载在《深圳特区报》头版,记录了当时“国内第一高楼”地王大厦的塔杆吊装瞬间。(资料图)

这幅图片是地王大厦封顶仪式的图片新闻。地王大厦在深圳罗湖区,不仅是深圳、广东,也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的重点工程。大厦高69层,总高度383.95米,是当年亚洲第一高楼。

人是视觉动物,这幅图片瞬间就抓取了我的注意力,因为它的构图太有张力了。一般的封顶仪式图片会定格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甚至是出席封顶仪式的领导讲话,这张图片则完全不同。摄影师独辟蹊径,他爬到比地王大厦还要高出100多米的角度取景,以便俯拍地王大厦塔杆吊装的过程,摄影师在数百米的高空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才能抓拍到工人抬头的瞬间。这张从高空俯拍的构图中,亚洲第一高楼的高度、塔杆吊装的雄姿、建筑工人的精神状态、建筑拔地而起的城市背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座多么生机勃勃的城市啊!透过这幅图片,一个可上九天揽月、充满激情梦想的城市形象跃然而生。如果说之前我对深圳的印象是模糊的、抽象的,这幅图片使得深圳成为生动的、具体的,之前是飘渺而遥不可及的,现在是灵动而可感知的。

一定要去这个城市!我暗下决心。这张图片似乎扣动了我内心向往的扳机,让我的心绪插上翅膀,飞跃千山万水,从龟山来到梧桐山,从蛇山来到蛇口,从人间烟火的汉正街来到百年沧桑的中英街。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独思念”。1997年12月,我不再孤独思念,毅然踏上绿皮火车到广州转客车,来深圳参加面向全国大学生招聘的“人才双选会”。下车点恰好就在地王大厦旁市公安局站,当公交车缓缓停下,双脚踩在深圳的热土上,情不自禁抬头仰望地王大厦的时候,我也像是在给这座城市行注目礼。非常幸运的是,1998年我如愿以偿来到深圳工作,从此在深圳安家落户,深圳已成为我内心深处的精神原乡。

“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正是 《深圳特区报》的这幅图片,它让我对深圳梦绕魂牵,并牵引我的人生扎根中国南海边那个“小圈”。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找到这张图片的摄影师,向他当面致意,可惜一直未有机缘。2022年12月11日晚,我忍不住通过微信发了一则朋友圈,请朋友们帮忙扩散,找寻这幅图片的摄影师。缘分真的太奇妙啊!当晚就有朋友牵线搭桥,联系到了图片的摄影师许光明老师。我们很快就约起,三五好友,择一小馆,推杯换盏,畅叙良缘。

毛姆在《刀锋》中说,人生就像是一个图案不一样的毛毯,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图案上留下痕迹。一份报纸,一则新闻,一张图片,一座城市,一群朋友,莫不也是一段传奇的图案?

(作者:张梧峰:土伦研究咨询机构创始人、蔚蓝美术馆(筹)副馆长)

(原标题《一张照片 一份报纸 一段传奇》)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张梧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