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出席“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两块砖墨讯特展”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2023-05-19 11:34
摘要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携手书法家王振来到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出席“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两块砖墨讯特展”开幕式。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携手书法家王振来到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出席“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两块砖墨讯特展”开幕式。本次展览呈现莫言、王振自2019年以来创作的各类书法作品78件(组)。观众可以从这些书法作品中窥见小说家莫言尝试向传统意义文人的大胆转变。本次展览展期至7月16日。

莫言在现场为观众导览。

莫言和王振在日本观看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莫言与王振(右一)在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龙美术馆创始人、著名收藏家刘益谦总策划,谢晓冬策展。据介绍,2019年,莫言、王振在日本参观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感触颇多。归国后,莫言创作七言长诗,两人携手创办“两块砖墨讯”公号。此后四年,两人壮游中国东北、西北、华中等地,遍访人文胜景,遥想旧时故事,互相唱和,创作了大量古体诗词和书法作品,代表作如《东瀛长歌行》《鲸海红叶歌》《黄河游》《太白若来》《壁虎亭记》《夜行船·黄鹤楼》《御街行·拜苍颉陵》等。

展厅。

莫言作品。

莫言作品。

本次展览分为东瀛之行、故乡之游、东北之游、西北中原之游、华中之行、京华唱和六大版块,内容包括“两块砖墨讯”中反响热烈的各篇重要文本,书法涵盖各类书体、手卷、镜心等形式。

策展人谢晓冬介绍说,过去十年,莫言有意放慢小说创作步伐,转而强化了格律诗词以及书法的学习和创作。莫言认为,格律诗词是通往与先贤对话的大门,有助于他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中那些伟大人物的心灵。而书法对于文人来说,是抒写性情、表现诗文内容的手段,好的书法都是文墨共生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莫不如此,书法附文而生。莫言渴望在写出精彩的格律诗词、古文佳赋的同时,创造出同样精彩的书写。

王振作品。

展览之所以取名“壮游与长歌”,是因为中国古代先贤和伟大诗人的佳篇名作,多是在山川游览、交游雅集中有感而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莫言与王振携手踏上了“壮游”之旅;而“长歌”既指篇幅较长的诗歌,也泛指诗文创作,放声高歌。

莫言作品。

莫言作品。

2005年开始学习书法的莫言,一直在追求“文墨共生”的创作状态,同时也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个性化书写。他别具新意地尝试用左手写毛笔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终于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展览中亦有莫言左手书写的书法作品,“现在,我会左右手交换着写。这也是在追求一种笨拙、陌生感。”他说。

(部分照片由上海龙美术馆提供)

(原标题《莫言出席“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两块砖墨讯特展”》)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