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 宾:江传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新问题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哪些?
江传月: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做两个比较,一是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的“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较,二是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的“十年前”的“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以来对所列举的“困难和挑战”“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情况,而且可以看出三处表述有共同的地方,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民生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还特别要注意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新问题,如“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其中,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卡点瓶颈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资源约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完善等。
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才能听到在办公室听不到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
主持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是认识和化解矛盾的突破口。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江传月:问题一般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不易被人发现的。领导干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原因,一是对工作不熟悉,对业务不钻研,没有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能力;二是缺乏调查研究。因此,领导干部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一是要加强学习,熟知、精通分管的工作。二是开展调查研究。今年全国两会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与获取有关事物的详细信息,才能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多和最了解情况的人沟通交流,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和想法,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广听,做群众的“倾听者”。“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广泛听取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做到敞开胸怀,全面了解情况。要善听,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要多听听群众的“牢骚话”,深刻把握他们的内在诉求;要常听百姓唠的“家常嗑”,全面了解百姓的所需所盼;尤其是一些反映问题、提出批评的“带刺”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到“洗耳恭听”。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才能听到在办公室听不到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
主持人: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领导干部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能不能让群众满意,是衡量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标杆,把问题解决好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江传月:第一,需要开阔的视野眼界。具有开阔的视野眼界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努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不能“坐井观天”“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否则,只会被表象问题“乱花渐欲迷人眼”。
第二,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盯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解决问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作为检验自己能力水平的试金石。要始终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碰到难题敢于触及,遇到矛盾主动解决,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决不能敷衍了事、上交矛盾。
第三,要有十足的担当精神。很多问题看似简单,但解决起来却很困难,这需要我们有勇气,敢担当;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沉重的包袱,作为发展的机遇而不是退缩的借口。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啃硬骨头,勇于闯难关。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提升自己,创造业绩。
第四,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学习会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提高,会开拓思路,会在新的问题面前思考出新的解法。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领导干部要树立起“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要带着问题学习,对照遇到的问题补充知识的不足、查找能力的差距;要通过学习缩小差距、补齐短板,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要有高超的分析能力。要能够把一件事或一种现象由表及里地进行剖析,辨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和因果关系,找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原标题《理论问答 | 坚持问题导向》)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1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2给充电宝烙上“安全码”!移动电源新规今起生效,企业:已提前行动
3出售洪水泡过的饮料?惠阳相关部门回应:责令改正 | 有料
480年,从胜利日回望抗战中的深圳烽火记忆!我们从未忘却……
5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6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7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8关于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
9在深体验自动驾驶,中国台湾网红“馆长”感叹:“这也太厉害了!”
10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修改,四部门负责人解读“K字签证”→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