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246期 · 深城记⑰│ 赤湾远眺
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2023-05-12 08:57

■尹昌龙

讲赤湾可能没多少人知晓,但讲到当年的“新安八景”,又绝对少不了“赤湾胜概”。当年商船竞发,香火缭绕,又是怎样的一番盛况呢?回望历史,回望这个位于深圳南头半岛南端的湾区风雨,难免不发思古之幽情。

讲“赤湾胜概”,康熙年间的《新安县志》曾有记载,“赤湾胜概,在南山之南,势耸丽,开展两翼,盘护葱郁”。赤湾三面环山,在山海之间形成了小小的湾区。赤湾港的形成,大约少不了湾区这一独特的地形,深圳第一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就是从这里开辟的。

那赤湾又因何得名呢?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从北海飞来大鹏搏杀九头蛇于南山,血水染红了湾区,所以称赤湾。另一个说法是,南山沿海地带多为红土,经海水冲刷形成红色的岸线,所以干脆就叫赤湾。从这两个说法看,前者为传说,无从考证,而后者倒可能是真正的原由。

如今的赤湾码头已是一派现代景象,高楼林立,灯火璀璨。但回想从前,我们看一首当年知县黄成元写的诗《赤湾晚眺》,可以感受如何的胜概,“偶来闲步夕阳斜,拂袂新凉性自奢。宿树鸟窥潭底影,骑牛人隔陇头霞。云归烟管遮山色,风拥湖桥走浪花。静听扣弦渔唱歌,满滩明月晒银沙”。诗说的应该是夕阳西下到明月升起的景象,鸟栖息在水潭边的树上,人骑着牛从山里往回走,背后的山头升起了烟雾,而眼前的海泛着细浪;听着渔歌在响起,看着明月照着银色的沙滩。这完全是一幅如梦如幻的场景。有歌讲澎湖湾的美,“晚风轻抚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恐怕也赶不上这首诗中的赤湾了。想来赤湾既有田园牧歌的悠扬,也有湾区渔歌的旷远,知县黄成元算是为之陶醉了。

▲航拍深圳蛇口赤湾。视觉中国供图

再回到王士龙写的《赤湾》的诗上来。他不仅写了伶仃山、伶仃洋的雄壮,写雄阔的地理,更重要的,他还讲了海上贸易的情况。“诸彝贡篚南溟阔,万国舆图北极尊”,感觉是在辽阔的南海上,万船云集,八方来仪。而“日照琼珠明岛外,风生麟角起云根”,感觉整个大洋也要随着商船的往来而风生水起,风云际会。杜牧曾经写过西江的商贸,“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但内陆河流上的商船比起南海,气象似乎还不够热闹,不够壮阔。

如果讲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王士龙的这首讲赤湾的诗算是作了生动的描述。讲赤湾的往事,最终还是要联系到大历史上来,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讲海上丝绸之路必然要讲到泉州,但首当其冲的还应该是广州。最极端的例子是,广州曾经是唯一经朝廷批准的合法通商口岸,而十三行曾经把海外贸易推到极致,而其巨大的税收收入,则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朝廷。庞大的满载丝绸和瓷器的商船,从珠江转向入海口,然后便进入茫茫大洋,也就是伶仃洋。而有意思的是,经过伶仃洋的船队往往在赤湾停靠,停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获得补给,以备穿越大洋之需。海上丝绸之路通常关注的是太仓、泉州、广州等,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了赤湾。没有赤湾,就没有其后的万里之行,而过了赤湾,才算是真正告别了陆地。古代商船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都必须要经过赤湾。总觉得赤湾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而挖掘相应的历史,展现相应的场景,是今天的深圳应该逐步完成的文化工程。

讲到商船停靠赤湾,除了获得补给外,还有一条必须要说明,那就是祷告,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平安归来。航海人最在意的是平安,所以从赤湾真正进入大洋,就必须要求个心安,于是就有了天后宫,就有了必要的祷告。而赤湾的天后宫据说最为灵验,这可能与郑和的船队有点关系。当时郑和的船队从珠江口进入伶仃洋,遇到大风暴,险遭灭顶之灾,而最后能化险为夷,说是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向天后做了虔诚的祷告,天后给予了巨大帮助。所以郑和从南洋返回内陆后,就向朝廷建议重修天后宫,以表达感恩之心、感激之情。赤湾天后宫已经过多次重修,其中有碑记载重修过程时说,“因念赤湾为洋舶往来之所必经,富商巨贾,既邀神贶,而享其利,必报神德,而输其诚”。意思是说,经过赤湾的都是国外的商船,这些商船是富商们得到神灵所赐予的财富,就应当诚心诚意地去报答神灵。

实际上,一个天后宫联系的是一条路,即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越发达,天后宫的香火就越旺盛。天后宫始建于宋,到了明清时代更是蔚为壮观,并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了。矗立在天后宫的六米高的天后塑像,体现出天后宫独特的地位,而雍正、乾隆、光绪御书的牌匾更使其具有正统地位,属于官府主祭的庙宇。历史上,天后宫较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就达八次之多。而讲祭祀妈祖的大典莫过于“辞沙”了,顾名思义,即辞别沙滩,转入大海大洋,史载,“凡济者必祷,谓之辞沙,以祠在沙上故云”。为保海上平安,过海过洋的人将猪、牛、羊的肚子掏空,填草并置于沙滩上祭拜。拜毕,即将填草的牲口投入海中。此风俗几乎为赤湾天后宫所独有,现在也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大典曾一度中断,现又正式恢复,并由沙滩移至天宫庙举行,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讲天后的神奇与伟大,就容易联想到清代诗人袁嘉言写的《赤湾谒天后宫》一诗,“庙貌光同日月昭,伶仃横锁海门潮。云随仙配归金阙,雾卷灵旗下碧霄。岛外鲸鲵沉浊浪,空中鸾鹤舞回飙。即今万国柔怀日,重译都来奠海椒”。诗中说,神奇的天后夹灵旗,下碧霄,像飞舞的鸾鹤,穿越于巨浪之间。解救生灵。而因为有了天后,有了天后宫,万国怀柔,万民祭拜。因为有了天后宫,赤湾及赤湾之外的茫茫大海仿佛都成神灵应许之地了。

南头为全广之门户,而处于南头半岛南端的赤湾,自然为咽喉要道,史称“蕃船由大屿山进南头,直入虎门以抵珠江”。想起王勃写的滕王阁,“控蛮荆而引瓯越”,南头-赤湾大约就有这样的气势。正因为如此,赤湾所依托的赤湾山与小南山,从东西两边钳制着赤湾水面。并雄视着前方的伶仃洋,所以在赤湾山上设有的左炮台,小南山上设有的右炮台,既防海盗的侵扰,又防番邦的入侵。左右炮台始建于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清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建成。据载,左炮台曾拥有六门生铁炮,12门佛朗机炮,为海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装备上讲,左右炮台比明代的南头城、新安营要先进得多,因而也是屡立战功。当年林则徐能顺利地开展禁烟运动,关天培能在伶仃洋面上击败英军,左右炮台的贡献居功至伟。

▲林则徐雕像 视觉中国供图

▲赤湾左炮台

今天所见的林则徐的塑像依然在讲述一个时代的不屈的往事,虽然当年国力衰微,禁烟最终失败,但林则徐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奋力抗争的形象,被人们长久地纪念和景仰。尤其是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成为诸多爱国之士的座右铭。相信当林则徐置身新疆的山川,说出“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的时候,他眼前和心中浮现的,除了远处的雪山,恐怕还有更遥远的虎门,更遥远的赤湾,更遥远的伶仃洋。

远眺历史,烟云似乎并不完全散去。当古老的大陆国家向大洋深处进军的时候,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赤湾驶过的商船;而当左右炮台在守护着伶仃洋安宁的时候,海防曾经成为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而当列强从海上打开进入中国大门的时候,赤湾被遗弃并消失在历史废墟中的炮台,似乎都带有挥之不去的苍凉。而当赤湾港再度连接世界,再度直视大洋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重新架设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像诗中说的,地球母亲总是从海洋深处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们的灵魂。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