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力量”表示感谢中央协助香港抗疫,希望尽快恢复经济纾解民困。 记者 冯俊文摄
香港特区政府昨日对建设力量联署“香港要变革 携手创明天”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政府发言人强调,过去一年香港在社会事件的冲击和2019冠状病毒病肆虐下面对巨大挑战,市民必须团结一致,放下成见,同心抗疫,让香港尽快走出逆境,重新启航。
再次感谢中央对港关怀和支援
发言人指,香港目前疫情持续严峻。政府已采取自1月疫情以来最严厉的措施应对。发言人说:“为尽快提升香港的病毒检测能力和加强医疗设施,特区政府早前寻求中央政府协助,以帮助香港加强病毒检测能力,及建设临时治疗设施。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十分支持,并迅速和积极地回应了要求。特区政府再次衷心感谢中央对特区的关怀和支援。”
维护国家安全乃职责所在
发言人表示,香港特区面对的国家安全威胁日趋严重,外部势力介入香港事务变本加厉。订立香港国安法正是为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防范、制止和惩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以及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香港国安法针对的是极少数违法犯罪的人,保障的是香港绝大多数居民的生命财产,以及依法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
通过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惯例。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洲等都制定了自身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法律,并建立了相关决策和执行机构。可见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其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法例,亦是职责所在。
香港将迎来更广大发展机遇
发言人说:“过去一年多,尽管经历内外交织的困难,香港的制度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至今仍能大致保持。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继续是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最佳营商地点之一,资金、货物、资讯及人才自由进出;税制简单税率低;监管制度健全;崇尚法治和司法独立;我们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扮演独特和重要的角色。”
这些优势都获得国际推崇。“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社会除了快速回复稳定外,也将迎来更广更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一国两制’的基础变得更坚稳,香港可在国家持续开放和深化改革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发言人补充说,“香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显示,每次危机都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只要我们继续用好这些特殊制度优势,认清自己的发展定位,保持和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抓紧机遇,积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未来一定可以让香港经济有更广阔、更长足的发展,使香港迎来长远的繁荣稳定。”
“建设力量”促尽快控疫恢复经济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民建联、工联会、新民党、自由党、经民联、全港社区抗疫连线等42个建制团体发起的“建设力量”,昨日发表“香港要变革 携手创明天”联合声明,致力拥护“一国两制”全面落实,理性支持和监督特区政府施政,并提出四点共识和希望,冀特区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善用国家支援,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经济,纾解民困。
感谢中央协助香港抗疫
当天,“建设力量”召开记者会,出席人员包括立法会建制派“班长”廖长江、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副秘书长谭锦球、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自由党主席张宇人、经民联主席卢伟国等。
“建设力量”强调,会以市民福祉为依归,致力拥护“一国两制”的全面落实,理性支持和监督特区政府施政,维护全港市民的共同利益。
同时,“建设力量”提出四点共识和希望,包括:抗疫优先,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善用国家支援,尽快控制疫情;恢复经济,纾解民困;推动施政变革、突破困局;放下歧见,重建家园。
内地援港先遣队在深圳入关前合影。资料图片
齐心抗疫方面,“建设力量”感谢中央急香港所急,派员协助扩大核酸检测,帮助建设方舱医院。希望特区政府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善用国家支援,借鉴内地在抗疫方面的成功经验,调动一切力量,加强追踪和堵塞病源,继续严控集聚,尽快控制疫情,维护民康。呼吁社会提高防疫意识,护己护人,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的各项抗疫措施。
协助市民渡过经济寒冬
过去一年“黑暴”“揽炒”加上疫情冲击,双重打击香港经济,导致失业人口跳升,企业和市民收入朝不保夕,内心惶恐不安。“建设力量”要求特区政府在全力做好抗疫工作、推动疫情防控进入稳定常态的同时,通过健康码互认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联防联控,进而逐步恢复两地人员及经贸活动的正常往来,促进经济复苏,此乃治本之策。他们呼吁特区政府采取更积极进取的政策措施,精准投放,综合施策,开展基建项目,增加临时职位,完善失业援助制度,协助市民渡过经济寒冬。
“建设力量”认为,香港社会唯有变革,才能巩固优势、回复稳定、重拾繁荣。因此,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变革,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变革,促进产业多元化,积极投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社会变革,解决深层次制度性矛盾,理顺开发流程,增加土地供应,改善居住条件,缩窄贫富差距,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呼吁全港市民放下争拗与歧见,重建和谐互信,守护共同家园;特区管治团队倾听市民呼声,及时回应民意。
对于美方制裁国家和香港官员,叶刘淑仪直斥美方横蛮无理,认为推动国家安全是天经地义,制裁除了针对数位香港及内地官员,实质影响不大。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难以动摇。廖长江则称,自己不怕美国制裁。
“建设力量”联合声明全文如下:香港要变革 携手创明天
香港爆发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市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经济民生问题恶化。特区政府因应严峻形势,决定依法押后立法会选举,聚焦抗疫工作。我们坚定支持特区政府这一决定,并将全力配合,与全港市民齐心携手应对疫情,共渡难关!
当前,香港又站到一个重要历史关口。我们以市民福祉为依归,致力拥护 “一国两制”的全面落实,理性支持和监督特区政府施政,维护全港市民的共同利益。在此关键时刻,我们提出四点共识和希望。
一、人命关天,抗疫优先
生命无价,健康无价。感谢中央急香港所急,派员协助扩大核酸检测,帮助建设方舱医
院。我们希望特区政府发挥 「一国两制」 优势,善用国家支援,借鉴内地在抗疫方面的成功经
验,调动一切力量,加强追踪和堵塞病源,继续严控集聚,尽快控制疫情,维护民康。我们并
呼吁全社会提高防疫意识,护己护人,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区政府的各项抗疫措施。
二、恢复经济,纾解民困
过去一年的黑暴揽炒加上疫情冲击,双重打击香港经济,导致失业人口跳升,企业和市民收入朝不保夕,内心惶
恐不安。我们要求特区政府在全力做好抗疫工作、推动疫情防控进入稳定常态的同时,通过健康码互认实现粤港澳大
湾区联防联控,进而逐步恢复两地人员及经贸活动的正常往来,促进经济复苏,此乃治本之策。我们呼吁特区政府采
取更积极进取的政策措施,精准投放,综合施策,开展基建项目,增加临时职位,完善失业援助制度,协助市民渡过经济寒冬。
三、推动变革,突破困局
世界迎来百年变局,香港行至十字路口,挑战和机遇均前所未有。我们认为,香港社会唯有变革,才能巩固优
势、回复稳定、重拾繁荣。我们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施政变革,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变革,促进产业多元化,积
极投入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社会变革,解决深层次制度性矛盾,理顺开发流程,增加土地供应,改
善居住条件,缩窄贫富差距,完善退休保障制度,全面改善医疗服务。我们将与全港市民一起在变革中同行,推动香港走出困局。
四、放下歧见,守护家园
香港经历前所未见的动荡,社会空前撕裂。我们呼吁全港市民放下争拗与歧见,重建和谐互信,守护共同家园。
我们呼吁特区管治团队倾听市民呼声,及时回应民意。我们愿在社会、学校、家庭层面,搭建更多青年沟通、参与、
培育和发挥的平台,为青年学业、事业、置业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我们将与所有热爱香港的市民一起,守住
“一国”底线,依法维护中央与特区的关系;继续保持 「两制」 特色,坚持民主与法治核心价值,让 「一国两制」 实践重回正轨、行稳致远。
香港是我们共同的家,同舟共济的狮子山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香港人迎难而上。我们相信,只要所有爱护
香港、珍惜香港的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香港一定可以再创高峰!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
民建联
工联会
新民党
自由党
经民联
六人组
全港社区抗疫连线
香港友好协进会
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
香港岛各界联合会
九龙社团联会
新界社团联会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
香港广东社团总会
香港福建社团联会
香港广西社团总会
香港海南社团总会
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
香港江苏社团总会
江苏旅港同乡联合会
香港北京交流协进会
沪港经济发展协会
香港山东各级政协委员联谊总会
香港湖北社团总会
香港湖南联谊总会
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
香港青年联会
香港菁英会
香港华菁会
香港侨界社团联会
香港各界妇女联合协进会
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
香港中华总商会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
香港总商会
香港工业总会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
全港各区工商联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
(排名不分先后)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