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技大附中饭堂门口多出了一架钢琴,咋回事?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刘月辉
2023-05-06 09:18

校园内,教室外,一架琴,能碰撞出怎样动人的旋律?

走进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技大附中”)的校门,如果运气好的话,你也许能赶上学生课间或课后的小憩,听见饭堂门口的悠悠琴声。这便是深技大附中的共享钢琴,它让音符在学校流淌,学生都能在这里弹奏。只消片刻,便能让驻足聆听的学子卸下繁重的学习压力,在音乐中倾诉自己。

琴声成了校园独一无二的BGM

一架钢琴、一副座椅,一处朴实无华、可以随时演奏的“舞台”就这样诞生了。自去年9月1日开学起,这架共享钢琴便摆放在学校饭堂的门口,吸引了不少师生的目光,每每奏响,大家便闻声驻足,欣赏片刻。

“我经常发现许多同学会利用课余时间弹钢琴,在东门、报告厅、食堂等地方都可以听到。”负责学生俱乐部事务的深技大附中教师肖韵婕说:“每次听到的曲目都不尽相同,不仅有西方的名曲,更有《茉莉花》这种耳熟能详的中国曲目。”

肖韵婕小时候也学过一段时间钢琴,有时下了晚自习,她也偶尔会去摸一摸、试一试。每次在共享钢琴上演奏时,她都会觉得,一天的疲惫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哪怕弹得不好,但也能拾起童年的梦想,找回当初对音乐的向往和追求。”她爽朗地笑道。

如今,校园中常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对此大家也早就习以为常了。有次路过东门,琴声照常响起,起初肖韵婕并未在意,谁知门口的保安大叔却来回比划着,骄傲地向访校家长炫耀着:“咱学校学生可棒了,听着没?正弹着钢琴呢!”

▲高二(5)班李昕驰和高二(4)班鲁昌瑞一同练琴。 受访单位供图

是舞台更是师生的“心灵驿站”

每次经过食堂,肖韵婕的眼角总会不自觉地往共享钢琴瞥去,想看看又有哪位学生或者教师会去露两手。一次下午放学后,她在老远便听见悠扬的琴声,来到钢琴附近,只见一位同学双手灵巧又轻快,在琴键上“跳着舞”。

“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肖韵婕回忆道,“我当时特别好奇,心想究竟是哪位同学演奏得如此动人,我能从他的琴声中听到热爱。”她静静地站在这位同学的后面,并未出声打扰。不知不觉中,前来围观的同学也围成了一圈,驻足聆听,让身心都得到宽慰。曲罢,全场掌声雷动,为他喝彩。

这位同学便是来自高二(5)班的李昕驰。去年共享钢琴刚摆放不久,他便看到其他同学在上面弹奏。“我觉得挺好的,不管是谁都能上去演奏或者练习,也能吸引其他学生前来聆听休息,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演奏的舞台。”他说道。从那时起,李昕驰也摆脱了学校没处练琴,只能自己带电子琴的处境,每天一有时间便跑去练琴。

巧的是,除了练习和放松之外,他也因弹琴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在近一个月前,一位隔壁班的同学鲁昌瑞在李昕驰弹完之后上前与他交谈,向他表达了自己对钢琴的兴趣,并请教了许多问题。后来李昕驰便时常教他识谱、练琴,不仅教会了他一些简单的曲目,更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共享钢琴表达着校园的诗意与浪漫

“‘求真求实,动手动脑’是深技大附中的校训。”肖韵婕坦言,“学校设置这架共享钢琴的初衷就是希望多多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她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享受美的艺术。

如果想要进一步探索深技大附中这架共享钢琴的背后,或许可以从深技大附中校长田祚鹏那里找到答案。在田祚鹏的心中,有三个词语可以概括他对于学校、学生、校园氛围的看法,那就是简单、宁静、积极向上。“每个人的生活,我觉得简单为好,在学校里包括以后走上社会,都要简简单单的,不要浮躁。另外要宁静,最后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在一个以这三个词为主基调的校园生活下,共享钢琴的出现似乎理所应当。田祚鹏表示,在公共区域放置共享钢琴,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对高雅艺术进行体验和欣赏的机会,而不只是在舞台上和音乐教室。

钢琴也许珍贵,但被共享钢琴所点亮的世界是无价的。共享钢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校园里的抒情一角,成为抒发情感的载体。它让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轻松起来,大家因音乐而驻足,聆听、鼓掌并开始发生故事。

当下的深圳,也有许多校园如深技大附中一样,摆上了共享钢琴,让廊厅变成课间音乐会的现场。这繁荣着深圳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着积极向上、美美与共的校园艺术氛围。

把视野放大,深圳华强北步行街上错落摆放的8架钢琴就会映入眼帘。一架架共享钢琴接纳了深圳这座高速发展城市代谢出的情绪与疲惫,也为一个个普通人提供了一扇心灵的窗户。一座城市的优雅与诗意,往往在此展现。

(原标题《深晚记者探秘深技大附中的共享钢琴  咋回事?饭堂门口多出了一架钢琴》)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刘月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