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访砚记
2023-05-05 21:52

■傅海波

今年三月初,我携夫人随来燕堂刘凤桥先生夫妇,寄梅堂王鹏先生夫妇等一行赴山东德州,参加砚林唐存刚兄和几位砚友联袂发起的“春季砚友会”淘砚,各自收获了心爱的砚台。

回京后,兴致盎然不减,月余,三家再约共赴长沙访古。湖南长沙、山东德州以及辽宁锦州是我国三大古玩集散地,在2019年之前长沙古玩行业兴盛时,曾一度有九座古玩城开放,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友。

长沙大麓珍宝古玩城

4月20日,寄梅先生夫妇从深圳乘高铁,我夫妇二人与来燕先生夫妇从北京乘机,奔距离长沙古玩城聚集地较近的小天鹅酒店汇合。寄梅先生夫妇先于我们到达,实时分享了长沙美景,令我们人虽未至,已先饱眼福。

长沙坡子街

上次在德州相识的砚友阎赛兄恰是长沙人,得知我们行程,热情赶来接机,并作起了接下来一周的淘宝向导,顿觉心里有底,必不虚此行。和阎赛兄一样热情的还有长沙的天气。临出发前看天气预报长沙接连几天大雨低温,于是准备了薄羽绒服和秋裤,没想到一下飞机30℃热浪扑面而来,火热旅程正式开启。

一边是朋友接机,另一边是朋友设宴款待。来燕先生长沙朋友邹刚先生早早预定了位于长沙最繁华的网红一条街上的“湘菜首府”,我们和先行到达的寄梅先生夫妇在这里顺利会师。席间,长沙臭豆腐、糯米粑粑、毛氏红烧肉……满桌当地特色菜显示了长沙饮食文化和朋友的盛情。饭局结束已是夜里 10点多,同席的治国兄介绍说,长沙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这让我感受到了网红城市的活力。

不过相对于收藏来说,眼前的霓虹灯并不足以吸引我们,大家心心念念的还是赏砚,于是直奔阎赛兄家里,再享精神大餐。阎赛兄虽是90后,但从事砚台赏鉴交易已有十年,藏砚颇丰且格调高雅,从唐宋至明清,从端歙到地方石,所藏砚皆不俗。我和来燕及寄梅两位先生兴致勃勃,不知不觉已是凌晨一点多,几位夫人则一直在客厅沙发聊天。夜已深,因约好了第二天去省博参观,赶紧奔赴酒店办理入住,一路上众人哈欠连天。

众人在阎赛兄家中赏砚

4月21日上午10点,湖南省博物馆人头攒动,很多中小学生参观,甚至很多外地学校组织包车前来,让人感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浪潮正如初夏滚滚热浪袭来。寄梅先生提前一天预约了6张票,我们得以顺利进馆,一行人在古砚展柜前流连许久,隋青瓷砚、唐“闻人”紫石箕形砚、箕形鱼纹石砚、五代“长兴三年”石砚……

湖南省博物馆砚台展

只看不过瘾,上手才解馋。从省博出来,我们打车直奔大麓珍宝古玩城。每到一地,古玩城是必逛之地,不过一圈下来,在些店铺没开门营业,依然两手空空,还是在阎赛兄的引荐下,最终在一层尽头“四海堂”砚斋,寄梅先生收获了一方明末清初三星拱月端砚。此砚典型明代工手,上部随形了了数笔勾勒出飘逸云朵,正中圆形墨池恰似一轮皓月当空,更有三个石眼散布于砚堂,构成三星拱月的美妙意境。此砚石纹绚丽,水润后大面积斑斓条纹布满砚堂,煞是喜人。长沙之行第一方古砚由寄梅先生收入囊中,众人都很开心。

大麓珍宝古玩城

时值正午,从古玩城出来顿觉饥肠辘辘,我想请阎赛兄带我们尝尝地道的“苍蝇馆”,来燕和寄梅先生也正有此意。在距古玩城仅三五百米远的一处小区一楼就有一个小馆,店家没有菜单,而是根据人数凭经验配菜,这倒是新鲜。老板专门在上浇汁虾串的时候介绍说,这个菜从开店到现在做了18年,并且每天限量供应10份,果然好吃。最有特色的还是一鱼三吃:水煮鱼片后浸入汤汁,鱼皮做成凉菜,其余和豆腐炖汤,每个菜品味道都令人惊艳。老板娘在为我们分鱼装碗时,嘴里叼着烟卷,手上熟练操作着。这一画风让从京城来的我感到错愕,但却很喜欢这种接地气和烟火气的感觉。后来,我们多次光顾这个小馆。

餐后,阎赛兄带领我们拜访附近一位藏家张柯老师。张老师工作室陈设清雅文气,古琴、古砚、古砖,吴昌硕砚拓,实木香几,明清铜炉,元宝形汉白玉鱼缸等,无不彰显主人的品位。上手看了管平湖手抄古琴谱,实不多见。期间听来燕和寄梅两位先生聊起各自收藏的字画,其眼界之精高、学养之深厚,令我感慨自己虽竭力补课,却也不及皮毛。

拜别张老师,天色尚早。决定趁着自然光线再看看阎赛兄的藏砚,于是再次造访阎府,欣赏把玩了几十方古砚。来燕先生对一方嘉庆八年款老坑大西洞砚板爱不释手,此砚板正面素而无工,下半部有大片的鱼脑冻,另有大片紫红色石纹形成天然祥云图案,令人过目难忘。背面满刻铭文,书法宗二王,神采飞扬,记录了嘉庆八年初秋上浣,时任肇庆知府五泰爱砚制砚藏砚的故事。其中援引了包青天守端州不取一砚,及王慈取砚不取宝等典故,为自己“以权谋砚”之举开脱,爱砚之人的“小心思”令人忍俊不禁却又觉情理之中,给此砚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此砚配有红木整挖原盒,品相完整,包浆也惹人喜爱,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方美砚。经与阎赛兄协商,来燕先生得偿所愿。

清代大西洞砚板漂亮的正面

清代大西洞砚板精彩铭文

来燕先生所得另一方砚是绿色桥头石圆形盖砚。此砚应是特为出席郑孝胥葬礼的宾朋而制的纪念砚。盖上行书铭文:“所为有常,无间寒暑。见善则喜,若决江河。苏戡书太夷(章)”。来燕先生曾收藏一方其同制式红色石质隶书铭文砚,如此一红一绿,一隶一行,甚好!

郑孝胥安葬纪念砚

寄梅王鹏先生是字画信札收藏的大伽,虽涉古砚收藏不久,但眼光独具,品位不凡。之所以取名这寄梅堂,是因先生爱梅,且收藏有许多梅花题材的艺术品。也正因此,寄梅先生对一方清晚期的浮雕梅花端砚情有独钟。此砚原配红木天地盖。石色深,肉质厚,正面砚堂工手简洁,顶部墨池缓坡下陷,起细边线。侧面部分石皮巧雕成山石和梅花枝干延至背面,而此砚最吸引人的就在背面,其覆手内洼,高浮雕梅桩自石出,虬屈而上,梅花或盛开或含苞,错落有致,硬朗豪放又文气十足。无论从石材、型制、工艺或气息哪方面看,这方砚也是我十分喜欢的。

清晚期梅花端砚

另一方清代玉兰端砚,虽略小但精美丝毫不逊梅砚,且年代应比梅砚更早。正面工手与梅砚似,背面雕曲折花枝。两方古砚一大一小,似两姐妹,温婉婀娜,相得益彰。同时得到这样两方美砚,寄梅先生也是十分高兴。

清代玉兰端砚

同样是书画收藏大伽的来燕先生,为寄梅先生推荐了一方宋代传世抄手砚。宋代抄手砚并不鲜见,不过此砚除器型大、保存完整以及包浆厚重外,随砚匣附有古时过手收藏此砚者及其诸好友题跋的手卷。燃香品茗,展卷静读,仿佛一方古砚古今两位主人各携好友跨时空对话,那一刻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寄梅先生又欣然收获了这方宋砚。

宋代传世抄手砚“全家福”

每每与诸位先生同行,我都获益良多。本身我接触古砚的时间短、见识浅,幸有诸师友不吝赐教,尤其凤桥先生对我心手相传。无论是否买到如意的藏品,在其之外我已是大有收获,但眼见两位先生收获宝贝,我终究是按捺不住的。

来燕先生和寄梅先生细观手卷

其实前一日到阎赛兄家赏砚时,我就看上了一方明代的井田砚。隔日再看,还是喜欢,恰巧两位先生志不在此砚,我便向阎赛兄求购并如愿。这是一方紫石辟雍双面砚,似端非端。正面正中为砚堂、四周墨池深凹,最外围“井”字边线俊直硬朗。背面宽韭叶边,方正深陷的墨池正中,高浮雕一头雄健的卧牛,角硕大、头微抬、尾轻摆,栩栩如生。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有言,“惟砚作田,咸歌乐岁,墨稼有秋,笔耕无税”。古代文人无田地,视笔墨为生,于是把磨墨的砚台当作田地。若要在砚田有所收获,自己就要像这头耕牛一样日日耕耘,真是太形象了。这方砚原配大漆木盒,但因年代久远已破损,想来也是在所难免吧,毕竟距今六百多年了。后来听寄梅先生讲,这方井田砚也是他很喜欢的,哈哈哈,感谢寄梅先生谦让!

明代井田双面砚

我结缘的另一方明代抄手砚,是向来燕先生请教的。这是一方明代一字池高眼抄手端砚,清代李范之铭、方守敦书。文曰:“紫色夺朱,君子弗贵,惟此砚之足珍,乃魏征之妩媚。乙丑孟冬范之先生制铭属书方守敦槃(章)”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号槃君,安徽桐城人,方宗诚之子。近代较有声望的诗人、教育家、书法家。力助吴汝纶创办桐城学堂,支持陈独秀在安徽兴办公学,与李光炯等创办芜湖安徽公学。酷爱书法,隶书碑体皆具风韵。能得到这方名人砚,我十分欣喜。

明代高眼抄手端砚

也是后来在和来燕先生聊天中得知,这方砚其实也是他自己很喜欢的,但当我请教“还有哪方砚值得入手”时,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这方砚,并没有因恐爱砚旁落而避之不谈。这就是来燕先生的人品:正直、谦和、包容、博学,这也正是我除了学问以外,还特别敬重来燕先生的地方。

4月22日,来燕先生通过杭州的方肖明先生引荐,联络了长沙的砚友——晏氏兄弟。在江景如画的工作室,我和来燕寄梅二位先生又收获了宝贝。

来燕先生结缘了一方带铭文的宋代歙石残砚,砚虽残但却不失高古威严之气,通体罗纹干净肃穆,砚背铭文略述了当时主人得其经历。

宋代“崇宁四年”歙石残砚

寄梅先生购得一方清代老坑端石砚板和一方宋代歙石小琴砚,砚板石品丰富,琴砚透底的纹理更是漂亮,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方砚。

宋代歙石琴砚

我将一方明代蕉叶池乌钉罗纹歙砚收入囊中,乌黑的砚池上部,一片卷曲翻转的蕉叶巧作墨池,生动鲜活得仿佛随风摆动,墨香扑鼻。

明代歙石蕉叶砚

回到酒店已是夜里,大家意犹未尽,决定“开个会”,于是都把新入手的砚拿到来燕先生房间共同把玩,众人围坐一圈,打开强光灯,或湿水看石品、或翻覆看工艺、或凑近看石质……说说笑笑中卸去了一天的疲惫。

在酒店房间赏砚

4月23日,一行六人乘坐两个多小时的高铁,从长沙来到湘西凤凰古城。近日天气多变,在长沙时热到要穿短袖,谁知到了凤凰赶上下雨,即便穿上了薄羽绒服也还觉得冷。不过天再冷,也抵不过大家出游的热情。

在古城入口有一座虹桥,据说夫妻牵手从桥的这头走到那头,就意味着从青丝走到白发,有此美好寓意,我们三对夫妻都紧紧牵着手通过,莫名的一种仪式感。

在沈从文故居留影

凤凰的夜景真美,华灯初上,沿江的所有建筑和石桥都亮起了霓虹灯,五颜六色的江中缓缓驶来一艘绿色竹筏,一位美貌女子身着红衣、头盖红纱、手擎红伞在如画的景色中定格,宛若童话世界。

如诗如画的凤凰夜色

翌日清晨,我与两位先生及各位夫人沿河散步,穿石巷、过石桥,时有飞鸟从林间和水面掠过。来燕先生说起前几日看过的一件藏品,于是我们就在古道上驻足研究。随时随地能够“扎进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这一点是想玩好收藏的人必备的。来燕先生研究一个陌生物件的严谨和速度,时常让我惊叹。

在散步途中“研究”

凤凰古城不大,原计划住两晚的,第二天就决定返回长沙了。于是夫人唯云赶紧张罗买高铁票、预定酒店,有这样一位神助攻,访古之行效率高了许多。

游人出彩的服饰装点凤凰古城

寄梅先生在长沙的友人陈渡风先生是位作家,陈先生收藏信札也是侧重于作家和文学家的方向,其中包括部分国外的名人。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领域都有一块属于你的天地,只要用心去做。

寄梅先生先前在大麓珍宝古玩城的四海堂购得一方三星拱月砚,过两天就要离开长沙了,我们决定再去碰碰运气,四海堂主人莫俊海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而我们也都有了满意的收获。

寄梅先生喜得两方砚,其一为清代“福星高照”端砚板,奇特的石纹宛如一只振翅的蝙蝠,原配红木砚盒上嵌有一块雕花白玉。其二为清代原盒淌池端砚,此砚端正大气、做工简洁,让人一眼望去就心生安静和喜爱,这方砚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我与寄梅先生开玩笑说,我俩在砚台的审美上总是“撞车”。

凤桥先生选中了两方小砚,其一为老坑蕉叶随形端砚,其二为一方清代端石典史砚。还有一枚田黄印章也被来燕先生购得,先生对这枚印章甚是喜爱,在后面几天里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时不时地拿在手中把玩。

清代端石“杨能格典史砚”

我最终选得了一方清代端石少狮砚,原配木盒,品相完好,尤其砚池里的狮子雕工精美,不仅雕出了狮子的神态,连狮身上的综毛也丝丝缕缕清晰可见,虽精细但不繁缛,我很喜欢这方砚。

清代端石少狮砚

4月25日下午,在来燕先生友人跃华先生的联络下,我们来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湖南省出版集团,拜访已经93岁高龄的著名学者钟叔河先生。钟先生的家名为“念楼”,先生虽近日卧病在床,但思维敏捷,开朗健谈。

听先生谈文学、谈友人,知道来燕和寄梅先生收藏信札,钟先生还专门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信札书稿,书中是周作人、鲍耀明等近现代名人雅士们与钟先生的亲笔书信往来。钟先生待人谦和,应允身体好些后,为我们三人题写书斋名,分别是来燕堂、寄梅堂和砚溪山房。

4月26日,在米粉街吃完特色米粉后,三位夫人结伴去岳麓书院,我与两位先生再去淘宝。

凤桥先生在大麓珍宝古玩城的“凤凰居”淘到一个制作精美的清末香筒,上用银丝嵌了一幅篆书对联,文气十足,惹人喜爱。我转头看寄梅先生,却已靠在椅背上睡着了。寄梅先生这两天牙痛,捎带左侧脸也肿了,见缝插针眯一会儿或许能缓解一点疼痛。牙疼归牙疼,寄梅先生逛店淘宝仍是脚下生风。

古玩城外摊位一角

继续逛,在天心阁古玩城阎赛兄朋友店,来燕先生又买到了一个包浆很漂亮的明代法螺。

踏踏实实逛了两个古玩城的每个店,行走万余步,三人疲惫不堪,两腿像灌了铅一样重,但当阎兄说附近还有一个砚台博物馆时,我们又立即来了精神,毕竟第二天中午就要结束长沙之行各自返回了,有机会就要多看看,遂驱车前往。砚台博物馆是吴胜利先生凭一己之力做起来的私人藏砚展馆,面积千余平,分为五个展区,砚圈将其称为“万砚馆”。

砚台博物馆象牙砚

4月27日,湘平兄专程从娄底赶来长沙为来燕先生及我们一众送行,再一次品尝到精美的长沙饮食,然后我们与寄梅先生夫妇分深圳、北京两个方向返程。

七天访砚之行快乐而充实,朋友赞“收获满满”,我笑作对联一幅,正所谓:收获满满钱包空空以顽石作枕静闻松香入梦,前路漫漫步履匆匆结高朋为伴豪饮美酒开怀。乐此不疲。

期待,访古之旅下一站……

编辑 陈晓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