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盛大的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召开在即。光明,这一地处深圳西北部、形如钻石的热土,再次被置身于聚光灯下,强烈磁吸着各方关注。
光明科学城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
包含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拔地而起。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2018年,光明成为深圳最新行政区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就赋予其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任务。如今5年回望,锦绣成堆,瞄准刷新全球原始创新区域版图,一座悉心打造的科学之城正在光明大地悄然崛起。
5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
“大科学装置是科学城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日前,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现场客串讲解员,向记者介绍科学城建设进展。“大科学装置集聚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将集中承载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咱们眼前的这5栋大楼,布局有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大科学装置,相关科研团队已经入驻并开展工作。”
科学之城,喷薄崛起。记者从2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5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5年来,光明科学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500亿元,20余支院士团队汇集于此,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攻关任务147项。
光明科学城,2022年6月。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申报;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国际最前沿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覆盖……
在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方面,光明科学城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包括“2个规划、1个意见、1个条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综合体系。
此外,科学城“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全国推广;光明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逐步提升至7.6%……
光明科学城,2022年6月。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大科学装置平台共享
随着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科学和产业双向奔赴,光明大力推进大科学装置共享,走出了一条科研经济快速崛起的发展新路,正加快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近年来,光明科学城以其特有的专项政策、中试平台、特色园区、科技金融全方位加速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空中共享空间。效果图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称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目前,光明科学城9大科学装置进展顺利,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已建设完工,材料基因组设施正开展设备联调联试。这些大科学装置既与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为企业联动科研院校、共建创新联合体、攻坚关键技术提供非常稀缺的“科学重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安一硕认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得以在全国推广,是因为深圳推出了包括建成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布国内首个部市联动重点研发计划、创设国内首个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设立全球首个合成生物学院等等重要举措,形成了“现象级”效应。
记者获悉,光明区还在全国率先推出未来产业“1+2”专项政策,出台合成生物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特色产业园22个。目前,全区已孵化集聚未来产业企业超8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91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11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45亿元。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东侧景观轴透视效果图
“一站式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
4月21日, 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主题论坛在光明正式开启。活动发布了2022年光明区知识产权白皮书和十大事件,推出了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服务管家品牌——“光小知”和服务清单,签订了知识产权两法衔接、知识产权全面战略合作等17份协议。
光明区举全区之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近年来全区三种专利授权总量92000余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1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1000余件。2022年,光明区各类创新主体获国家省市各级专利奖项及荣誉达17项。
光明区副区长王芳成告诉记者,光明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市首创以“市区共建共管”模式,建成深圳首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光明科学城分部,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深圳首家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落地光明。获批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光明科学城巡回审判点,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可以说,光明区的知识产权工作亮点纷呈,成果显著,打造了区域知识产权创新样板。
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还推出“光小知”企业服务号,以“创新主体有所呼,服务管家有所应”的理念,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联动一批专利审查员和知识产权专家,为科研团队和创新主体提供“集约化”“点对点”专业服务,助力提升光明科学城知识产权创造水平、运用效益和保护效能,铸就科技自立自强之“矛与盾”,开辟知识产权新赛道,踏上科研经济新征程。
(原标题《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光明科学城重大科研载体建设进展喜人》)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15
清平古墟文昌塔的日落盛景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 月 2 日拍摄于广东深圳宝安沙井街道的清平古墟。画面中,夕阳缓缓西沉,柔和的光辉洒在古老的文昌塔上,塔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葱郁树木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绚烂的秋日黄昏画卷。#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1:01
清平古墟国潮风,汉裳雅韵展新容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热闹非凡,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在此精彩呈现。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表演者于舞台之上优雅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古老的墟落与国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魅力,尽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与时代活力。 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活动于10月1日-8日焕新登场,邀市民共赴跨时空文化盛宴。活动还融合墟市烟火气,联动古墟商家开展开展优惠活动。#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不得了,不得了!10月1~2日利哥群星演唱会(达州~宣汉~巴人广场)黑龙、陈雅森、赵鑫、雪十郎、大壮及众多大网红:金美希(唐艺首席大弟子)、李青青、大洋芋、梦想山妹、云南顶呱呱(南瓜)、世界模特选美中国区冠军刘晨、甩尖子团队、涪陵黄大仙团队、贵州小伟哥团队、二妮(雪茄哥大徒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