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同学校中学生发起“湾区少年对话学者”论坛
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2023-04-25 19:50

4月23日, “湾区少年对话学者论坛——科学家,请回答” 在荟同校园举行。这是一个由荟同学校林启天老师指导,荟同中学生们发起并策划的论坛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向科学家提问,探讨当代中学生关注的科学话题。

在本次活动中,荟同师生们邀请到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斯坦福大学材料与能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陈卓昱副教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药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人才、中山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黄怀义副教授,深圳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人才张平玉副教授作为论坛嘉宾。同时,荟同学校教师代表,中学部的纽约大学博士林启天老师和清华大学博士李正老师,论坛主持李圜祺同学、学生代表漆浚玮同学亦参与到论坛讨论中。

现场,入选了腾讯科学苗子的几位荟同中学生吴如璧、王天予、李圜祺、李尚霖以流利的中英双语演讲,分享了自己参与国际竞赛及科研探索之旅,随后荟同中学部的同学们与几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围绕着“ChatGPT 时代下对教育的影响”、“科学家怎么看文理兼修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中学生如何参与到基础科研,有哪些途径和方式”、“教授研究的课题或方向,是因为自己热爱,还是因为生活所迫”等问题,学生和家长们向科学家们发出了热烈的提问。

“ChatGPT这么牛了,人还需要学习吗?”在论坛现场,学生向教授们提出了“灵魂”提问。教授们分享了自己的见解:“曾经我们这一代培养的是‘螺丝钉’,毕业出来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任务即可。但如今的教育不是要培养这样的人,也不应该。未来机器也许可以代替人力干体力活,AI可以辅助脑力,但未来的时代,人类更应该成为人工智能的领导者,每个孩子都应该培养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人,而非一成不变的‘螺丝钉’。”

还有的学生提问道,“做题和做项目,哪个更有意义?是否要把知识都学会,才能做科研?”。教授们表示并不然,做题和做科研都有意义,他感叹:“其实无论学了多少知识,做科研都是在探索知识的边界。科研的意义不是检验学生懂得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探索的能力。”

此次湾区少年与学者对话的论坛,也让现场的家长们感觉内心激动,家长在现场与笔者分享,青年学者们带领学生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时代飞速发展超越了大家的想象,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正是这群湾区少年和学者们探讨的话题,而这群少年们的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据了解,“湾区少年对话学者”论坛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 荟同学生们将创造机会让大湾区初高中学生定期与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直面交流。在下期,荟同将会邀请到几位女性教授参与到论坛中,共同探讨女性视角下的跨学科研究。

编辑 张敬媛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邓明宇

(作者: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