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2023-04-25 12:56

“穿白大褂的和穿西装的在一栋楼工作,楼上的科学家一天可以到3家企业串门,在电梯里可能一个问题就解决了。”坐落在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平台,科研人员和初创企业“楼上楼下”共事,打破产业孵化时间壁垒,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资料图片)

这是光明科学城实践在产业需求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的新范式,是推动科学与产业相互赋能的缩影。自2018年开始布局建设以来,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并在全国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

“多亏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的平台,我们今年产业化进展顺利,预计今年营收能从5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左右!”深圳市赛特罗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冬梅面露喜色。

光明行政区域156.1平方公里,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大概占了整个行政区2/3。可以说科学城和光明区城市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和发展的。

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主要进展包括:

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包括“2个规划、1个意见、1个条例”以及一批配套政策,其中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纲要以及市政府关于支持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已经出台实施,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即将出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等三大学科领域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目前,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学基础设施规划。

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进一步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机构相继入驻运营,中山大学·深圳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深圳理工大学(筹)过渡校区正式启用、永久校区加快建设。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永久院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实现高水平运行。国家智能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向国家申报。国际科技信息中心上线科技文献服务,国际最前沿六大数据库已实现全市域覆盖。

(原标题《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朱玉林

(作者: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