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融合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点领域。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广东省社保局党委书记夏青在4月6日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港澳居民在粤参保热情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2月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共30.62万人次,其中享受社保待遇3.55万人。
据悉,“湾区社保通”主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大湾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提供无差别社保服务,促进大湾区人力资源便捷流动。根据国家《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广东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港澳台居民养老保险措施的意见》,确保在粤参保的港澳居民享受与广东居民同等待遇。
目前,珠三角地区设立189个“湾区专窗”,为港澳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绿色通道。港澳地区开设84个跨境服务网点,广东社保服务覆盖澳门全区和香港7个行政分区,港澳居民“足不出境”便能享受广东社保服务。“湾区社保通”网上服务平台,不仅可以办理53项广东社保高频事项,还提供香港“综援计划”“广东计划”,以及澳门“在生证明”“津贴申请”等港澳常用的社会保障服务。
横琴、前海、南沙打造社保服务合作示范区。横琴深入探索粤澳社保服务“融合办”,积极营造趋同澳门的居住生活环境。前海打造涉企服务示范样板,将2类8项社保高频业务纳入前海“港澳e站通”,为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提供社保登记咨询及代理服务。南沙谋划“深度融合”发展路径,逐步推动“湾区社保通”涵盖南沙全部镇街、社银合作网点和产业园区、青年创业园区、跨境服务站等,为港澳青年在南沙创业就业全方位护航保障。
“粤港澳三地制度的多样性造就社会公共服务的互补性,区域社会保障融合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夏青表示,在合力共建“湾区社保通”方面,广东与港澳官方机构、民间组织、金融机构广泛开展社保服务跨境协作,且与香港劳工局开展网络服务合作,与澳门社会保障基金共同推进粤澳社保资格认证、待遇申领的互认互助,邀请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香港工会联合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民众建澳联盟和中银香港、工银澳门等4个社会团体、7个跨境金融机构加入大湾区社保事业中。
值得一提的是,澳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延伸至内地。依托横琴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优势,横琴建立“粤澳社保一窗通”专窗,提供广东、澳门2种社会制度下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在全国尚属首例。目前,广东76项、澳门13项社会保障服务可直接在该专窗办理,标志着粤澳合作由协作走向融合。同时,创新衔接琴澳社会保障规则,将在横琴的澳门公务员纳入内地社保体系,所有在琴的澳门居民均可便利参加内地社保。
通过技术手段,社保服务跨境联通不断优化。据了解,依托深圳“企业开办一窗通”“深港通注册易”平台,前海实现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参保登记“一表申报、离岸受理、远程办理”。并且,上线社保费“跨境”港币缴费项目,香港企业可以使用港币为职工参保缴费。为加快社保卡“一卡通”建设,部分银行已经实现广东社会保障卡在港澳跨境使用金融功能。
(原标题《广东76项、澳门13项社会保障服务可直接在横琴“粤澳社保一窗通”专窗办理》)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