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帮扶”仙城垦荒闹春耕:撂荒十四年 今朝变良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2023-03-30 19:06
摘要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数百亩荒废了14年的土地终于变成了良田,很快就可以插上秧苗了,村集体和村民还能收到租金。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这数百亩荒废了14年的土地终于变成了良田,很快就可以插上秧苗了,村集体和村民还能收到租金。”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老五乡白沙经联社负责人姚泰伟站在机耕路上,两旁是大片刚刚平整好的田野,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这里近期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圳帮扶队为这件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真心感谢他们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姚泰伟称赞道。

姚泰伟口中的帮扶队,是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潮南区仙城镇工作队。该工作队自进驻仙城镇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按照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的部署,大力开展撂荒地复耕复垦工作,2022年已完成700亩撂荒地的复耕,昔日的荒地里长出了丰收的水稻,还通过轮作收获了一季蔬菜。进入2023年后,工作队为抓住春耕播种的大好时机,又在老五乡白沙经联社、仙门城村等地主动谋划了400亩撂荒地开展整治。

“荒地里的杂草比人还高,人进到里面根本见不着人,荒草地里还藏着野鸡窝,而地下的草根树根盘根错节,最后只好找来大功率的机械才翻得动泥土。”帮扶队员李伟雄说起荒地的整治过程之难,感慨颇深。

荒地的存在,对周边的村民而言,也潜藏着风险。老五乡的那片撂荒地周边,紧挨着就是村民的楼房,除了蚊虫飞舞、杂乱不堪的环境,每到秋冬季节,荒地里的枯草烂叶频频引发火灾,村民每年为此报火警的次数不下十余次。帮扶队员刘晓铭告诉记者说:“看到的工作人员在这里除草整地,村民都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喝茶,这是发自内心的欢迎。”

铲除杂草和翻耕土地只是迈出了撂荒地复垦的第一步,灌溉水源是面临的又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据工作队介绍,由于近期干旱少雨、加上水利设施长期缺损等原因,导致仙城镇部分区域农田灌溉困难,为此,工作队与镇水利部门深入一线,对损坏的水利灌溉设施及时维修,同时,针对部分缺水严重区域,工作队积极协调送水车,通过送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民的春耕生产。而为了给老五乡新垦荒整治的土地供水,则需要在附近打井取水。

“打井取水是权宜之计,主要是为了不耽误今年的春播。”负责经营老五乡这片复垦农田的汕头鑫雄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昭雄告诉记者。周昭雄是工作队引进的种植大户,为的是改变以往农户分散零碎的耕作方式。周昭雄经营的这家公司是潮南区农业龙头企业,他本人是广东省乡土专家。周昭雄介绍说,撂荒地的复耕从政策指导、土地流转、邀请科技专家以及修路架桥、协调水电农资等各方面,深圳帮扶工作队都一直不遗余力地积极参与。去年与工作队等单位共同设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取得了好收成,探索出了“政府+工作队+高校+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公司生产基地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来个工作岗位。周昭雄也坦言,撂荒地的复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前期投入成本非常高,前面几年基本无利可图,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还是会坚持做下去。

粮食生产既坚持藏粮于地,也依托藏粮于技。为做好仙城镇的春耕生产工作,深圳帮扶工作队近日积极邀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到仙城镇开展农业产业调研和春耕生产技术指导,专家团队对当季水稻拔节期、孕穗期管理进行了讨论并从排水、防病促根、营养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相关建议,为仙城镇的春耕生产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也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撂荒地复耕复垦,我们工作队坚持能帮尽帮,应做尽做。”深圳驻仙城镇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海波介绍说,为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工作队全体成员参加到仙城镇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地调研摸清撂荒地底数,建立党员包片责任制,邀请科技特派员,设立农业示范区,加大消费帮扶力度销售农副产品等等。“我们希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看得见的效益,可复制的模式,引导和增强群众耕种撂荒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李海波说。

(原标题《“圳帮扶”仙城垦荒闹春耕:撂荒十四年 今朝变良田》)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