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走进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荖园村东边的田野,这片昔日被撂荒的逾百亩土地,绿油油的玉米和金薯在这里茁壮成长,正迎来收获的季节。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云澳镇工作队的队员和村民们正弯腰采收玉米棒子,丰收的味道夹杂着海风的气息弥漫在田野间。
“眼下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在深圳帮扶工作队没来之前是一片荒地,因为村民出海捕鱼等原因,导致110余亩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李广城队长带领工作队来我们这里以后,很快启动了撂荒地整治行动,与村里农业种植带头人一道种上了玉米和金薯,现在迎来大丰收。” 荖园村委干部林庆生开心地告诉记者。
荖园村是近段时间来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撂荒地复耕复垦的一个缩影。汕头南澳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深圳对口帮扶工作队于去年7月进驻云澳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初,按照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的部署,云澳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全镇因历史原因造成大面积耕地撂荒闲置,遂第一时间向当地镇委镇政府汇报,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由工作队牵头相关部门完成全镇撂荒闲置地整治,开展复耕复种活动,在多种粮食的同时,推动农民增收。
为盘活撂荒地,帮扶工作队及当地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进,成立了云澳镇撂荒地复耕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与工作队队长为副组长,各村书记为小组成员,落实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采取党员包干分片、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经镇政府、工作队、村集体共同协作,共取得550亩闲置撂荒地展开全面复耕。
万事开头难,因种种历史遗留原因,撂荒地的整治复垦是一项颇为复杂的事情。工作队驻荖园村第一书记胡蔚介绍说,首先他们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地毯式”摸排,全面摸清撂荒地的位置、数量、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情况,厘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建立整治台账和整治模式,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但难题接踵而来,因村内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有意向复耕的村民较少。工作队队长李广城便带领队员们进村入户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功夫不负有心人,蔡珠深、蔡文杰两名青年被工作队的真诚打动,他们表示,看到深圳的同志都这么卖力为村里经济发展谋思路,愿意与大家一起在学中干,干中学。
在种什么农作物的问题上,再次让大家犯了难。此时,一些有经验的农户给大家支招,当时正值夏至,且荒地多年未耕种,头茬农作物建议种玉米和金薯改良土壤,后续可接种水稻等农作物丰产增值。为此,工作队一边向对口帮扶指挥部申请专项资金采购了大功率拖拉机等设备专门用于犁田开荒,一边联系种子公司选种育苗。两名农业带头人也积极探索,专程去外地学习相关栽培技术。
与此同时,深圳对口帮扶的派出单位也伸出援手。“庄稼放心种,销路不用愁!”胡蔚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告诉村民,工作队后方单位深圳免税集团将全部按照市场价收购产品。近期,刚采摘的首批800余斤玉米已经真空包装完毕,通过冷链快递发送至深圳后方帮扶单位饭堂,大家吃后,均表示海岛玉米口感香甜,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并纷纷预订来年订单,这让村里的农业带头人又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帮扶工作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地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荖园村村干部蔡维岳经常和村民们说:“深圳帮扶干部就如老黄牛,既勤恳又务实还亲民。自从工作队的拖拉机在撂荒地跑起来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帮人干事的决心很大,一定能把撂荒多年的土地彻底盘活。”
荖园村复耕复种工作的全面推进,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村庄陆续盘活本村撂荒地。下一步,帮扶工作队将进一步推动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健全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确保荒地变良田。
(原标题《“圳帮扶”海岛种粮记:数百亩撂荒地蝶变幸福田》)
编辑 李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