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灿3岁多了,是个可爱的小男孩儿,虽然他目前还不会说话,但是每次见到我都会露出单纯又童真的笑容。”提及帮扶过的孩子,龚萍语气中多了一丝欣慰。2020年7月之前,龚萍是一名坚守公益十余年的志愿者,后经宝安区石岩街道社工站推荐,成为一名社工,开展专业助人的社会工作服务。
“灿灿的爸爸肢体残疾,收入不高;妈妈也存在精神上的障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龚萍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帮扶,并定期通过特定的“点单”服务,为灿灿家庭进行居家改造,指导灿灿妈妈改善居家环境卫生、做些简单的家常菜……提升灿灿妈妈的监护能力,让灿灿得到了更好地照护,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开展什么。70多万热心公益的“红马甲”志愿者正成为宝安区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他们多形式地开展着文明新风、敬老助残、环境保护、城市服务的志愿服务活动。
▲宝安区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受访单位供图
点单更精准 派单更高效
龚萍介绍,近三年来,经她志愿帮扶的困境儿童有一百余位。灿灿便是其中之一。既是社工也是志愿者的身份,让龚萍与众多帮扶对象保持着常态化的沟通和联系,她深知助老、助残、助幼等困境家庭是需要长期、专业且及时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困境家庭多了一个求助的平台和渠道,说出自己的需求,让更多人来帮助他们,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龚萍看来,立足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志愿宝安态势分析系统”,探索构建的“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制度,可以更好地实现帮扶精准化、对接专业化、服务实时化。
2022年7月,宝安建设完成文明实践“1+10+124+N”体系,实现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道实践所、124个社区实践站的文明实践体系全覆盖,并持续打造N个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点,由宝安区志愿者联合会运营,并整合全区志愿服务力量投入文明实践工作,主动对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
接单要创新 评单要走心
理论宣讲活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志愿者骨干培训、中医养生讲座、少儿亲子阅读、国学课堂、古诗词吟诵……几乎每个月都有超过1000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给宝安市民带来惊喜与新鲜感。
“在公开征集市民需求并从中筛选出适合开展志愿服务的需求98项,我们固化形成志愿服务项目116项;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焦群众需求精准打造了‘千件实事进万家’社区志愿服务计划、‘民间河长’‘深港义起,同守湾区’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48个。”江家贤说,志愿者接单要常常创新,可以更加有效回应了群众诉求和期盼。江家贤也一直致力于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加入。随着多支各领域专业志愿者队伍的组建,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宝安全域生根发芽。
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依托志愿宝安态势分析系统和志愿宝安公众号建立志愿服务评价机制,收集汇总群众反馈意见1000余条,群众满意率达到99%,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四单”工作让城市更文明
“志愿宝安重磅更新!”这是江家贤3月22日微信朋友圈的最新动态。随着宝安区“1+9+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她也在为宝安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忙碌着。在她看来,点、派、接、评“四单”工作模式,释放出了不断叠加的“聚合”能量效应,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升温”。
宝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进一步升级实践阵地、精准服务群众、丰富活动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加强探索,积极创新出特色,以更优化的路径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标题《宝安探索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工作制度 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点单”》)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