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208期│ 屯门·新安·盆菜
晶报
2023-03-17 09:40

一、沧波不归成踏潮

南头半岛位于深圳西部,半岛南端有蛇口集装箱码头。码头隔深圳湾相望,不远处便是香港18个地方行政区之一“屯门”。屯门是一个老地名,原为边防重镇,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北宋宰相、史学大家王溥编撰的《唐会要》有如下记载:“开元二十四年正月,广东宝安县新置屯门镇,领兵二千人,以防海口。”

香港屯门区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麦理浩之治新市镇建设的代表,目前是全港居住人口最多的卫星城。但对港岛、九龙居民来说,屯门是一个遥远的存在,就像南山、福田居民眼里的大鹏。当然,屯门区不只有新市镇,还包括一些传统社区,如大榄涌、扫管笏、龙鼓滩等。其实,屯门自古以来就是与制盐、渔业和海上贸易相联系的港口聚居点,亦是屯兵守疆重地。唐代开埠,宋元时期步入繁盛,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明末以后,葡萄牙、英国相继把这一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和贩运鸦片的转运站。风云之势,延续千年。

当你乘车路过葵涌码头的集装箱和塔吊森林,沿屯门公路西行,左手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右手边是绵延起伏的山峦,左顾右盼,不由你不浮想联翩。

屯门镇作为有影响力的军事建制,设立于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其时,唐朝国力达及鼎盛。玄宗皇帝经多年励精图志,征高丽,灭突厥,降吐蕃,臣南诏,建立起幅员1076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人口达8000万,仓廪丰实,八方来朝。设立屯门镇,反映了大唐王朝经略南海的雄心。固定驻兵两千人,是一个不小的军事存在。据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所载,屯门镇驻兵是颇有战斗力的:“东莞南头城,古之屯门镇……天宝二载(743年),海贼吴令光作乱,南海郡守刘巨麟以屯门镇兵讨平之”。

屯门,本意为屯兵的营门,尤指沿海地区的军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宋代诗人郭祥正在长诗《广州越王台呈蒋帅待制》中有“屯门钲铙杂大鼓,舶船接尾天南回”的描写,方一夔的长诗《次韵稼隐告归》则作“风涛拍屯门,溃作无底壑”之叹。屯门作为一个建制单位,从名称变化中亦可看出与兵营的渊源:唐代称屯门镇,宋代称屯门寨,明代则称南头寨。

屯门镇所与宝安县治同处南头城。唐至德二年(757年),县、镇分立,宝安县更名东莞县,移治于今东莞市。屯门镇留驻南头,专司海防,行政管理属东莞县。屯门镇当时的辖地远不止于今天的香港屯门区,而是包括深圳市濒江临海的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大鹏新区加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从珠江口东延至大亚湾,倚山面海,岛屿众多,水湾密布。这一带是波斯、天竺及南洋诸岛商船通往广州的必经之路,常有海盗出没。随着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朝廷屯兵海门,以护商旅,故名屯门。

因此,屯门是深港两地的共同起源,得名早于新安,更早于深圳和香港。有关屯门的记载不但见于史书,唐宋诗词里亦有体现。比如,韩愈的“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刘禹锡的“屯门积日无回飙,沧波不归成踏潮”。可以看出,时人心目中的屯门印象,虽不似边塞之苍凉,却是山远水阔、巨浪滔天的。加之,屯门镇设立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朝廷自顾不暇,经略南海的宏图大志难以为继,南疆意象愈发蛮荒了。

南宋末年,流亡小朝廷把屯门镇视为最后的避风塘,试图凭借山高路远的地势和风急浪恶的大海殊死抵抗,阻挡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可是,转战数年,气数终尽,只余下崖山决战的惨烈和十万军民随主蹈海的传说,余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世气节传颂至今,余下九龙半岛宋王台、南头半岛少帝陵与拍岸惊涛朝夕相伴。

元朝统治中国不足百年,便为朱明王朝取代。明朝建立后,以两大海防要津镇守南疆,即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原屯门镇东西部分别设立的大鹏守御千户所和东莞守御千户所。此后不久,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及重商主义的发展,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相继崛起的欧洲国家四处寻求海外市场。于是,早期殖民帝国葡萄牙与大明帝国在屯门迎头相遇。

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商船队到达珠江口,要求登陆进行贸易,未获明政府批准,便在水面上与中国商人交易。与此同时,葡萄牙海盗船侵占“屯门海澳”,即今深圳南头半岛、内伶仃岛及香港屯门区一带,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器,并刻石立碑以示占领。此后,葡萄牙殖民者多次强行进入珠江内河,遭到明朝水师顽强抵抗,被迫退守“屯门岛”。屯门岛又叫贸易岛,是葡萄牙人经询问当地人后给所占小岛起的名字,中国典籍中并无记载。据考证,屯门岛可能指的是内伶仃岛或大铲岛,亦有可能是香港大屿山。

葡萄牙殖民者在屯门一带烧杀掠夺,当地居民怨声载道,纷纷向官府告状。正德十六年(1521年)8月下旬,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率部向盘踞附近海域的葡萄牙人发起全面进攻,战事持续一个多月,史称屯门海战。这是中国第一次抗击西方殖民主义入侵的战役,大获全胜。官府随即下令水师,凡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就将其击毁。此后30年,中国典籍中再没有葡萄牙人侵扰广东沿海的记录。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通过贿赂广东官员获得在澳门的通商权,并于隆庆六年(1572年)获准租住澳门,开启了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的先河。

二、深港双城故事多

万历元年(1573年),明王朝为了加强海防和海上贸易,将东莞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从东莞县析出,单独设县,取名“新安”。这是有史以来首次以滨海地带及沿海岛屿为辖地的县级行政建制,开拓海疆之意昭然若揭。新安县城由东莞所城改建,兼具防御功能。大鹏所城则专司海防,行政管理属新安县。

置州设县,事关重大,名正则言顺。朝廷赐名新安,乃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殊不知,革故鼎新不易,去危为安殊难,这方水土此后承受了史所罕见的动荡和变故。新安县建立之初,宰辅张居正大兴改革之风,帝国上下一片生机勃勃。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盛年去世,“万历中兴”昙花一现,明朝也走上盛极而衰的老路。万历之后,朝廷陷入党争,海洋政策频繁调整,一阵子开海,一阵子禁海,反反复复,致使沿海地区发展极不稳定。清期前期为了防备郑成功侵扰,实施严格的禁海令和迁界令,更是让新安县失去立锥之所,百业凋零,哀鸿遍野。后期的鸦片战争则把整个珠江入海口置于西方列强觊觎中国的前沿,新安县首当其冲,惨遭瓜分:1/3辖地为英国数次强占,演变成为今天的香港;余下2/3辖地几经沿革,发展成为今天的深圳。

故明清之新安县,恰如唐宋之屯门镇,其兴也勃,其衰也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后,新安县虽然还叫新安县,但此新安已非彼新安。同一地名,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场合使用,所指范围不一样,是深港一带很常见的地理文化现象。除了前面讲的屯门镇、屯门寨、屯门区、屯门海澳、屯门岛等相关地名外,还有许多类似地名,比如我们熟知的宝安、香港和深圳。从这些地名的演变中,可以看见岁月的年轮,读出历史的节奏,感受人世的沧桑。

宝安之名,首先是以县称见于史册的。东晋咸和六年(331年),析南海郡置东官郡,领六县,以宝安县为郡治所在地。宝安因县境北部有宝山(今东莞市境内)而得名,故有“东官首邑,得宝而安”之说。古代边疆置县,由于人稀地广,面积往往很大。宝安亦不例外,县境含今天深圳市(除龙岗区、坪山区外)、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广州市增城区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不过,从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到民国三年(1914年)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名在历史上消失了一千多年。复名的宝安作为新安的继承者,县域面积不足两千平方公里,与原宝安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个边陲小县注定不会寂寞,随着改革开放潮起珠江,经济特区横空出世,宝安地名再度嬗变,屡让历史瞩目。1979年,宝安县改名深圳市,次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又次年,宝安县复置,辖地包括除深圳经济特区以外的深圳市。深圳经济特区最初只有罗湖一个行政区,后逐步分拆为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区,宝安县也几经分拆演变为宝安、龙岗、龙华、光明、坪山五区(含大鹏新区)。如今的宝安虽然只是一个市辖区,却地不在大,有宝则兴,深圳城市西移和前海合作区大扩容在这里交汇,发展势头迅猛,获评全国活力城区。

从东官郡治宝安县到作为新安县继承者的宝安县,从深圳市宝安县到深圳经济特区几度分拆的宝安区,一个宝安,呈现诸般模样。阅读历史文献,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难免产生混淆,却也平添许多乐趣。当你漫步在位于罗湖中心城区的“宝安南路”和“宝安北路”上,是不是有点儿岁月变迁和时空交错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随着“宝安”的地域范围越来越缩小,“香港”和“深圳”的地域范围却越来越扩大。香港从转运香料的港口,到香港岛,再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记录了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难后洗雪百年国耻的非凡征程。深圳从南国墟市,到深圳镇,再到深圳经济特区,则书写了中华民族通过革命和改革走向复兴的壮阔史诗。

香港和深圳的双城故事,演绎了人类城市建设史上相辅相成的奇迹。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0年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主动接受香港辐射,进入深圳向香港“抄作业”的阶段。二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北边是经济特区,南边是特别行政区,进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阶段。三是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随后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计划,主动接受深圳辐射,深港双城作为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成员,进入同舟共济阶段。

从“香港”和“深圳”的地名演变中,可以读出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鸦片战争是这部复兴史的开篇,其导火线是虎门销烟,前哨战则是九龙海战,分别发生在新安县的西部和东部海域。

道光十九年(1839年)9月4日,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率“路易沙”号、“珍珠”号等5艘舰船,以“求为买食”为名驶入九龙海面,接近大清水师船,突然下令开炮。正在巡洋的大鹏营参将赖恩爵面对出其不意的攻击,果断指挥水师船和九龙炮台开火反击。短短几个小时,就“叠见夷尸随潮漂淌”“夷人受伤者尤不胜计”,义律被迫逃回尖沙咀。这次短兵相接,史称九龙海战。引发中国三千年大变局的鸦片战争,自此拉开序幕。

九龙海战总指挥赖恩爵此前在虎门销烟时即为收缴销毁鸦片的实际执行者,深得林则徐赏识。这次率大鹏营水师出征,首战告捷,道光帝龙颜大悦,将大鹏营升格为大鹏协,提拔赖恩爵任最高司令官。官兵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然而,一支孤勇,一战侥胜,终究敌不过大势,鸦片战争还是以割地赔款为了局。后来官拜广东水师提督、封正一品振威将军的赖恩爵,对此耿耿于怀,抑郁而终,留下遗训:吾忧朝廷腐败而忧,吾乐收回香港而乐。


明有屯门海战,清有九龙海战,无不对中国历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两战皆赢在战事,输在时势。一个丢了澳门,一个丢了香港,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三、一围盆菜起轻烟

讲了这么多战火硝烟,兴衰往复,沧桑之变,该讲讲盆菜了。盆菜是深港一带最富地方特色的节庆食品。盆菜上桌,或一家老小,或亲戚邻里,或有朋自远方来,围席而坐,其乐融融。

我接触盆菜,始于参加香港社团活动。刚到港工作时,所在部门是社团联络部。香港社团不但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从工商团体、专业协会到黑社会组织,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尤以各种乡亲社团和地区社团,开展活动喜欢举办盆菜宴。本以为盆菜只是一道家常菜,后来才得知它大有来头,与屯门风云息息相关。

相传,南宋末年文天祥率部勤王,转战于大亚湾、大鹏湾、伶仃洋一带。一日,被元兵追杀,从今天的深圳湾上岸。当时还没有深圳湾其名,泛称屯门海湾,北有蛇口,南有烂角咀。烂角咀如尖锥深入大海,旁有渔村名龙鼓滩,又称惶恐滩。当年因文天祥一句“惶恐滩头说惶恐”名垂青史,如今则作为一代传奇新界王刘皇发的出生地而远近闻名。刘皇发多年担任新界乡议局主席,还做了立法会、行政会议双料议员,但至死没有辞去自己的第一个公职——龙鼓滩村代表。他说,不管做多大的官,为多大的人,根还在龙鼓滩。

想来已是近20年前的事了,我所在部门走访新界乡议局,随刘皇发去过龙鼓滩。看着村里斑驳的老屋、滩头翻卷的白浪和青山(古称杯渡山、圣山)上裸呈的累累顽石,听着刘皇发议员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波澜不惊地述说自己的成长故事,想着他在立法会里对新界原居民权益近乎偏执的维护,在乡绅帮派势力争权夺利中无所不用其极的传说,以及在媒体面前那副人畜无害、游刃有余的神态,一幅悠远苍凉的历史画卷和多姿多彩的岭南风情画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迄今记忆犹新。

此是后话,暂不赘述。回到文天祥率部从屯门海湾登陆,其时天色已晚,官兵又累又饿。附近乡民得知皇师抵境,家家户户闻风而动,鱼虾肉蔬倾其所有,碗碟不够就以盆盛之。一众官兵吃了盆菜,继续与元兵展开殊死搏斗。后来文天祥被俘,拒不投降,从容赴义,高风亮节令世人景仰,更令招待过忠臣义士的屯门乡民感泣。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乡民每逢重要日子都要上盆菜,以盆盛菜逐渐成为当地习俗,吃盆菜便流行开来。

盆菜的显著特点是就地取材,荤素搭配,腌鲜共炖,分层码放:上层一般用鸡鸭、鱼丸、大虾、猪肉兼以绿色菜花,均匀码放成圆丘形;下层铺以萝卜、竹荪、猪皮等易吸纳油汁的材料;中层则任意选择,丰俭由人,常见有生蚝、鲍鱼、鳝鱼、冬菇、支竹等。盆菜的烹饪工艺看似粗放,实则讲究,食材分别经煎、炸、烧、煮、焖、卤后装盆,开席时再以微火慢煨,轻烟袅袅,香气四溢。食者各取所需,气氛温馨而热烈。

经过数百年演变,盆菜早已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道菜,而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香港中联办原副主任杨健先生曾写过《盆菜的品格》一文,概括出盆菜的三大文化品格,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壮人气节。盆菜起源于对文天祥高尚气节的缅怀,其传续则与香港新界乡民纪念抗英先烈有关。1899年4月,新界乡民发起反抗英国占领的“六日战争”,伤亡惨重,500多人壮烈牺牲。此后,参战各村的村代表每年秋分日都会齐集古庙拜祭保乡卫族的烈士,并在庙前以盆菜招待村里60岁以上的男丁。吃盆菜成为追思先烈、激励后生的重要载体。

二是增进团结。盆菜用圆盆装盛,象征团团圆圆、同心同德;分层叠放,寓意上下和睦、融为一体。大家围坐一起,不分彼此长幼,不论贵贱尊卑,一桌人同吃一盆菜,边吃边聊,吃去恩恩怨怨,聊出和谐气氛。话题天南地北,抚今追昔,收放自如。吃盆菜成为传承本土文化、改善邻里关系、增进村民团结的重要方式。

三是烘托喜庆。盆菜作为喜庆日子必选的传统菜式,几乎逢宴必上,全年不断。结婚、添丁、摆满月酒,为长者庆生祝寿,招待远方来客,都要吃盆菜。春节盆菜宴更是热闹非凡,七里八村的乡亲乃至海外宗亲都来参与,动辄上万人。深圳市下沙村2002年春节盆菜宴参与人数达4万人,创了基尼斯世界纪录。那铺天盖地、不见头尾的阵式,人声鼎沸,喜气洋洋,俨然整个村庄和宗族的狂欢。

从屯门镇到新安县,从崖门悲歌到鸦片战争,深港双城出自同一母体,文脉赓续,风雨与共,命运相依。千秋板荡,百年硝烟,俱往矣!沧桑巨变中,却留下一围盆菜,韵味无穷……

屯门浪恶望新安  板荡千秋入海天

回首他年烽火处  一围盆菜起轻烟

文/陈林

插图/胡椒枪

统筹/李岷

(原标题《屯门·新安·盆菜》)

编辑 刘珂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