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也为“骗子”们提供了温床。5月19日,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发布《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类诈骗案件中,70.2%的受害者为男性,“大叔”不幸沦为骗子最爱的“傻白甜”。
据统计,2015年新增支付类病毒超过32.6万,而被支付类病毒感染的用户数高达2505万,约等于澳大利亚的全国人口总数,支付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支付诈骗骗术五花八门。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稳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移动支付类诈骗案件中,70.2%的受害者为男性,占绝对主力。
“上网习惯的不安全,容易导致受骗几率增加。”腾讯支付安全负责人许国爱表示,大部分用户的支付风险意识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调研样本中,75%的用户多账户使用相同密码,80%的用户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腾讯支付安全特别提醒广大用户提高支付风险意识,不同账户建议使用独立的密码,连接公共WiFi时不执行敏感操作。
技术人员指出,如果一旦受骗,应在第一时间冻结相关帐号,通过正规渠道寻求官方客服人员协助,保存受骗证据并立刻报警。如果在腾讯支付平台,经确认用户的支付信息被盗非本人过失,造成的资金损失会由腾讯支付安全联合中国人保100%全额赔付。同时,支付平台也应联合运营商、银行、公安、杀毒软件厂商通力合作,才能构建一个移动支付生态的安全体系。
编辑 钟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