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建二新作《冬茅的行板》出版,记者出身的他把满肚子的故事写进了小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文/图
2023-03-09 20:08

日前,作家匡建二最新长篇小说《冬茅的行板》正式出版,该小说真实还原反贪除恶第一线,讲述一位首席记者如冬茅般坚韧刚劲的奋斗历程,揭露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的复杂人性。

这部小说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匡建二是媒体出身,早年就曾做过首席记者,他自嘲作家和记者两件事混着干,吃力不讨好。他说,做一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好记者不容易,但见多识广的记者满肚子都是故事,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学创作素材。“不写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会留下遗憾的。”也许这就是他创作《冬茅的行板》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始动机。

匡建二写《冬茅的行板》写了近六年。小说以主人公闻光一(茅子)任省报首席记者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为主线,采取长藤结葫芦的结构方式,将诸多的人物与事件串连起来。这其实是一部反映当代记者生活的长篇小说,围绕着首席记者,又演绎着诸多人生舞台的悲喜剧。

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匡建二以写实的手法将现实寓于文学当中,这是怎样的一个创作历程?记者对匡建二进行了专访。

记者:《冬茅的行板》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茅子有多少是您自己?

匡建二:这个很难讲,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里的茅子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没有正规学历,没有任何背景,却凭着才华和勤奋走上新闻采写和报道之路,并成长为省报首席记者。茅子身上确实有我自己的影子,但更多的是我的见闻、我的朋友、我身边的故事、我所处的时代。爱好文学的挚友读了这部小说的初稿后,认为这是生活的印记,有血有肉;这是创作的原型,真实如栩。听完我只是一笑,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故事讲完了,读者觉得有味就行。

记者:是以您曾经做记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再创作?

匡建二:有许多的情节和细节是我的亲身经历,因而写来轻车熟路,信手拈来,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譬如,闻光一与许木根的初次相识,在小县城采访时与为非作歹的“蓝二县”的较量,在围棋盘上和王陵子教授的手谈,与肖天虎在危难时刻的相识与友谊,等等。至少,读者读后,不会觉得小说情节胡编乱造。其实,这些不是我的功劳,也不是妙笔生花,而是源自生活的馈赠与积累。

记者:小说的主人公闻光一,是一名首席记者,他又叫茅子,为什么是茅子?

匡建二:我的故乡修水县是赣西北的一个偏僻边城,它的存在感不是很强,但它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却有着显著的位置。修水位于当年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起义的重要活动区域,是第一面军旗诞生的地方。千百年来,修水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只有那条由无数的山涧汇成的修河,静静流淌了八百里,朝着赣鄱平原奔去。河上的白帆、放排的号子,是铭刻在修水人脑海里深深的儿时印记,永恒难忘。宽敞的河滩是孩子们的乐园,那儿不仅有金色的沙滩,还有密实的冬茅草丛。冬茅是生命力极强的植物,每年冬天,在河滩上种菜的菜农会放火点燃茅丛,因草木灰是极好的肥料。一开春,河滩上又是绿油油的一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是冬茅的真实写照。或许我将闻光一的乳名定为“茅子”,有这样的寓意。

记者:您做记者算起来有多长时间?

匡建二:将近30年,这30年里,江西全省 100 个县市(区), 我到了 98 个,不仅写出了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还结识了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他们中有农民、工人、小商贩、企业家、各级领导甚至还有刑满释放人员。我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喝酒、下棋、吵闹,彼此熟悉得能见肺腑。他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财富。俗话说,记者写天下。谁是天下?人民。民便是天,天便是民。我有着如此丰厚的资源,有如此厚积的素材,不写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会留下遗憾的。

记者:您做记者之后又如何与文学结缘?

匡建二:我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与修水浓郁的文化氛围脱不了干系。修水虽穷又边,但耸立着两座文化高峰:黄庭坚家族与陈寅恪家族。黄庭坚又名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系江西诗派的始祖,书法有“苏黄齐名”之赞誉。黄家世代生活在一个叫“双井”的山村,从有科举制度以来,这个家族竟诞生了 48 位进士。陈氏家族系客家,其先祖从福建迁来修水有近 300 年历史。在桃里乡一个偏僻的山坳里,陈家除了种粮养家,还兴办义学,勒紧裤腰带鼓励陈氏子孙读书明理。于是,这里走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一门五杰”,光耀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修水人要走出山围,除了学而优则仕,没有别的出路。因而,修水人再穷,勒紧裤腰带也要送子女读书。再则,黄庭坚满腹诗书中进士,成就一番伟业;陈宝箴知书达理,授巡抚威震一方。这两座高峰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穷则思变的修水人,有黄、陈两个乡贤作坐标,谁人不见贤思齐呢?代代相传,文风怎能不盛?

记者:怎么样平衡记者与作家两者的关系?

匡建二:两者的共性是,都是吃文字饭,都得有独到敏锐的眼光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当然,还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可区别呢?我苦恼了一辈子都没想透。于是,我两者混合着干。新闻通讯里有文学的影子,散文作品中有新闻的真实,还堂而皇之冠之“两栖作家”的美誉。其实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搞新闻的嘴角一歪,新闻咋这么个写法?搞文学的眼珠一白,小说写得太真了!其后面的潜台词我都读得懂,就是说艺术细胞少了点。但就是无法改变。再说,我也不想改变。

据悉,该长篇小说新书签赠分享沙龙将于3月11日15:00在福田区图书馆举行。匡建二将在现场与众读者面对面分享其写书心路历程,有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参与。

《冬茅的行板》作者简介:

匡建二,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江西日报社《井冈山》副刊主编,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大江周刊》杂志社主编、江西日报社首席记者。已出版散文集《花船》《读山手记》,报告文学集《雪碑》《阿根廷足球风云》等。其中《读山手记》获第三届滕王阁文学奖,《山村雕塑》《舵爷出山》分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好作品铜奖和第十二届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铜奖。

(原标题《记者出身的作家匡建二新书面世! 小说《冬茅的行板》分享沙龙11日举行》)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孟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