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科研团队再斩获一篇顶刊论文。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一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牵头,22家医院和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Ⅱ期研究,成果全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影响因子157)。陈旻湖为通讯作者,中山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盛洪、主任医师陈白莉为第一作者。
该研究验证了奥拉奇西普(一种白细胞介素-6反式信号通路抑制剂)可有效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能显著提高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等疗效指标,且安全性良好。成果有望为IB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研究成果于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3月7日全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IBD好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
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反复发作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目前, IBD无法被彻底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80%会慢性复发,克罗恩病复发率更接近90%。因此,IBD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的IBD发病率快速上升,其好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白细胞介素6(IL-6)被认为是IBD发病的关键介质。这是一种细胞因子,有助于调节和促进免疫反应,也能刺激急性相关反应物产生;对其进行阻断,能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
但是,既往针对IL-6或者IL-6受体靶点的拮抗剂存在严重感染、胃肠穿孔、中性粒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等风险,安全性欠佳。
这项研究所聚焦的奥拉奇西普,是正在开发的国家I类新药,也是全球唯一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选择性IL-6反式信号传导抑制剂。这是一种可溶性gp130-Fc融合蛋白,可通过结合可溶性IL-6受体/IL-6复合物,选择性抑制IL-6反式信号传导,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与其它阻断IL-6信号传导途径的产品不同,奥拉奇西普不与单独的IL-6或IL-6受体相互作用,从而保留了IL-6在正常生理水平上的功能发挥,为治疗IL-6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为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由陈旻湖牵头,联合中国大陆19家三甲综合医院、2家台湾地区和1家韩国IBD研究中心,共同完成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Ⅱ期研究,以评估奥拉奇西普在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新药显著提高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
张盛洪介绍,本研究共入组91例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600 mg组、300 mg组和安慰剂组。
研究统计了治疗12周后达到临床应答、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以及患者的黏膜愈合率。所谓临床应答,可简单理解为治疗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每天大便次数从五六次降低到两三次;而临床缓解,可以理解为患者每天大便次数已下降到一两次,与正常人相同。
结果显示,奥拉奇西普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尤其是600 mg剂量组,第12周达到临床应答的患者占58.6%,高于安慰剂组的34.5%;临床缓解达20.7%,而安慰剂组的临床缓解为0;黏膜愈合率达34.5%,高于安慰剂组的3.4%。这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张盛洪介绍,这说明奥拉奇西普 600 mg剂量组在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患者中呈现出良好的疗效数据,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同时亦改善了生物学指标(C反应蛋白及粪钙卫蛋白水平)。
而且,奥拉奇西普总体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的感染、胃肠穿孔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有望为我国IBD患者带来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这项高质量研究,将如何惠及我国IBD患者?
陈旻湖介绍,该研究将为中国IBD患者带来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全面提升长期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
据了解,本研究项目是由我国学者牵头的、在国际首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探索奥拉奇西普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于2018年获得国家“十三五”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
为了适应我国IBD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较低的特点,该项目纳入患者中有94.5%是既往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就体现了为我国患者服务的初心。
本项研究结果证明,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抑制IL-6反式信号传导的抗炎生物制剂,奥拉奇西普的治疗预期与现有生物制剂效果相当,但未出现其他目前IL-6抑制剂相关的重度不良事件,更加安全耐受,因此更适合于早期及长期使用。
这对炎症性肠病疾病治疗“关口前移”、实现稳定的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同时,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奥拉奇西普的安全性和疗效。
张盛洪介绍,奥拉奇西普有望在完成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后上市,成为第一个国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原研新型生物制剂,为IB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原标题《刚刚!中山一院团队提出炎症性肠病治疗新方案,成果在JAMA发表》)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