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退伍军人孙卓清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深圳晚报记者 高健桓 曾虹
2023-03-06 10:30
摘要

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真真切切地去学习、去弘扬、去践行,在新时代获得美好生活的全新体验。

“外人只看到了我无私付出的行为或获得的荣誉,却没看到我内心收获的无限快乐。”年过七旬的孙卓清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3月4日,第八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退役军人孙卓清入选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孙卓清入选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得知这个消息时,孙卓清正在龙华外国语高级中学为该校师生讲课,接到电话的他激动万分。“这份荣誉让我既意外又惊喜!”谈起雷锋精神,孙卓清说,“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真真切切地去学习、去弘扬、去践行,在新时代获得美好生活的全新体验。”

1

发扬雷锋精神 老兵守诺代友尽孝31年

60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孙卓清,是一位70多岁仍在学雷锋的老战士。

据孙卓清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次边境防御作战,他与战友们一同冲上了前线,目睹了战友孙守功牺牲。“战友牺牲前跟我说,老科长,如果你有幸活着回去,请一定要到山东莱芜,去看看我的母亲,她只有我这一个孩子。”年仅19岁的孙守功,右腿负伤、指头断裂,仍执意不下火线,最终壮烈牺牲。

从枪林弹雨中归来,孙卓清接到了原第一集团军安抚农村和边远山区烈士家庭的善后任务。来到山东,看到孙母抱着遗像泣不成声,他情不自禁跪下:“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子!”此后,他又将在前线牺牲的战士名单仔细排查,找出了另外3名烈士留下的6名失独父母。从此,孙卓清每年都要横跨山东、河南、江苏、甘肃四省去照顾他的“父母们”,这成了他一生无悔的选择和必修功课。

▲2023年2月22日,孙卓清在深圳玉龙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并在校长的带领下参观学校。

“31年来,我坚持承担起4位独生子烈士留下的7位父母的养老义务,从未动摇过,最大的精神动力源于心中永远的好榜样——雷锋。”孙卓清坦言,成为全国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得益于部队的教育培养。自入伍起,雷锋精神就开始在他的心中扎根开花。如今,孙卓清加入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和“红色讲师团”,利用闲暇时间向青年人讲述革命斗争历史,传承爱国主义主义精神。从2021年年初至今,孙卓清深入学校、机关、企业、街道、社区和驻深部队开展党课70余场次。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几十年来,我始终用雷锋这段话照亮自己,在我心中,雷锋精神不会因为时间而淡化。”孙卓清说,他将把这次荣誉化为动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到生命不息、学雷锋做好事热情不减,带领广大青年一道前行,把雷锋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2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和美向上人文社区

评选结果出来的当天,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收到了孙卓清的微信,得知他入选第八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后,既激动兴奋,又欣慰骄傲:“老团长是一个好人,这个是大家公认的,他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认可,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在郑阳看来,孙卓清是社区居民的“榜样”,他常常在社区传递“人人都做雷锋”的观念,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热心社区服务。

在北站社区,有4个花园小区、3个城中村、1个大型保障房小区以及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深圳北站。自2011年成立以来,北站社区建强社区“大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链接各方资源,广泛发动多元主体参与,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2022年6月10日,在北站社区新时代大讲堂,居民积极讨论社区建设。

近年来,北站社区创新探索社区治理“一社三会”机制,由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平台,更好地汇聚居民力量。居民议事会、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制定了“北站社区议事十条”。

在这里,各种与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共性问题,都可以拿到台面上“说事儿”,通过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议事圈,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居民都能贡献自己的建议,通过小事简议、急事快议、难事众议的分级协商方式召开议事会,实现社区治理人人都愿参与、社区治理人人都能尽力、治理成果人人都可共享。此外,还通过“社区书记茶话会”等方式,聆听居民真实声音,推动解决邻里纠纷、市容整治、治安交通等问题。

▲2022年6月10日,北站社区召开书记茶话会,邀请居民代表共商党群服务中心的共享花园建设。

“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这是总书记对北站社区的重要嘱托。按照总书记要求,北站社区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将居民群众调动起来,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

郑阳介绍,社区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深圳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孙卓清、“全国抗疫最美家庭”黄三丽夫妇等奋斗先锋,居民“我是北站人”的家园意识也越来越凸显,大家争做“最美北站人”,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我们将不断用榜样人物的力量引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弘扬榜样人物事迹,传唱社区正能量,打造和美向上的人文社区。”郑阳说。

3

牢记殷殷嘱托 感恩奋进共建幸福家园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学习雷锋不一定要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更多的是在平凡生活和工作中……”临近采访结束,孙卓清语重心长地说。

2021年4月3日,龙华区委组织部发布《奋斗者说》口述史系列短片第一期《孙卓清:代战友尽孝的日子》上线三天播放量突破200万次。作为该系列短片的首发主角,也是龙华区第一批“奋斗导师”,孙卓清忠诚担当接续奋斗、信守诺言代战友尽孝的故事打动无数网友。如今,在奋斗文化的感召和洗礼下,龙华不仅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邵干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杨飞飞等一批奋斗先锋,也有扎根社区一线,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的广大党员干部,他们执着坚守、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奋斗的意义和价值,推动龙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奋斗者说》口述史系列短片第一期《孙卓清:代战友尽孝的日子》

在龙华,还有很多“雷锋”,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不断点亮“人人都是奋斗者、人人都在学雷锋”的奋斗环境。这得益于龙华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

近年来,龙华区牢记总书记视察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时的殷殷嘱托,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从居民群众最期盼、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大力开展“党徽耀龙华、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建成103个党群服务V站、10个暖心柜、10个关心下一代小书库;构建“1+N+V”党群服务圈,推动十大民生服务进党群,大力开展党群服务阵地星级评定,党群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真正使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真正让群众参与到家园建设之中。

此外,为了疏通社区治理的“毛细血管”,龙华区还通过全域分格,精细分格,将社区治理的颗粒度进一步磨细磨小,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度精准度,按照“挂街”“联社”“包片”“强格”“守楼”,推动全员下沉入格,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探索构建“定岗定责、层层联动、平急转换、全科服务”的定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片区(街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工作体系;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认领”工作机制,让更多党员作用发挥在一线,让更多暖民心、惠民生的措施落实在一线,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龙华退伍军人孙卓清入选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高健桓 曾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