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谈舞剧《咏春》背后的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3-03-06 00:06
收录于专题:咏春

3月的第一个周末,“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再度从深圳出发,开启全国巡演。无论是作品中舞武相融的惊艳肢体表现,还是凡人英雄的情感共鸣,以及对家国情怀、深圳精神的刻画,都让深圳的演艺市场在2023年的春天掀起了首个华彩乐章。日前,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该剧导演,有舞坛“双子星”之称的韩真、周莉亚,听他们讲述了该剧创排中的所思所想。

不一样的“叶问”,传达出凡人英雄的可贵

在人们所熟悉的经典武侠人物中,叶问是风骨十分独特的一位,而舞剧《咏春》中的“叶问”形象与以往经典影视剧中的有所不同,将更大的笔墨用于刻画其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之上。“这也是舞剧非常擅长表达的部分,叶问的故事早已被观众熟知,但我们这次选择了从他的内心成长,和身处时代变革的浪潮中所做的选择进行刻画。”韩真说。在采风过程中,韩真、周莉亚实地探访、阅读观看了海量资料,其中最令她们印象深刻的,是叶问晚年拍摄的一段咏春拳影像。“在如今这个的影像传播非常强的年代,我们也许无法理解这段影片在当时的分量。处在武术变革期间的叶问,是以何种无私的情怀打破了传武的界限,将武学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周莉亚看来,舞剧的艺术创作需要尊重客观存在的历史和人物。在二度创编中夸张渲染出来的英雄,并不是作品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在前期创排期间,两位导演观看了大量相关影视作品素材,并由此了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香港电影人“北上”合拍片风潮正盛之时,了解了许多为电影工业蓬勃发展做出贡献的幕后故事。剧中灯光师“大春”的原型正是源自于此。舞台上,“戏外”深圳《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问的故事,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两个场景在舞台上得以旋转交替。追寻理想,追寻心中的那一束光,成为两个时代同频共振的基因和核心。

韩真表示,剧中双线并行的叶问与灯光师互相传颂的关系,“当剧中的叶问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刻,灯光师为他打亮那一束光的时候,我觉得那束光是真的。这里带来的时空穿透感,让我非常痴迷和感动。”当历史中的英雄被一遍一遍地搬上书籍、荧幕和舞台,二位导演希望传达出,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平凡人亦能焕发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和梦想精神。“这便是我们记住英雄的意义。”韩真说。

可以看出,舞剧《咏春》希望传递出更为丰厚多维的意义。对此,总编剧冯双白表示,咏春拳来自岭南大地,其不仅能作为中华精神气质的一个优秀符号,还具有国际性表达的广度与厚度。他评价,不断勇于创新艺术表现手法的韩周二人的创排过程,亦是一次对于深圳创新精神的实践。

双线叙事,难!也要为精神内核而服务

双非遗、双线索、双场景带来了两个时代同频共振,是本剧的最大亮点。“双线叙事的结构,两个时代的故事与人,在剧中彼此呼应和共振。”韩真、周莉亚表示,双线故事的呼应,希望传达出在通往理想的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失落与落差常有之。

“韩周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是网络上许多舞剧迷笑谈的一句话,也足以看出二位导演勇于用不同的方式讲故事的能力。在她们的诸多爆款之作中,《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故事逻辑推进,《只此青绿》以大写意的手法用情感逻辑推进。而采用双线叙事的《咏春》仍是韩周二人的主动选择,也是又一次挑战。

两位导演并不回避表达双线叙事为创作带来的极大难度。周莉亚说:“这是一种碎片化、对话式的叙事方式。”戏中戏的设置,让舞台的内部场景和外部场景产生了意识层面的对话,而身处第三维度的导演则以创作者视角,将精神内核以写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周莉亚十分在意表达欲对于创作者的重要性。她告诉记者,创作是一个过程,当介入一个主题之后,随着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而全面之后,表达自然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质感。在此次《咏春》的人物的表达上,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武侠的“爽”感,反倒是对于“困境”的描述多给予了一些笔墨。以恰到好处的克制,刻画了一个匡恶扶正,以武扶人的儒雅而又有筋骨的叶问形象。

剧中,一些场面通过舞美置景以及舞蹈编排的设置,让同处于各自困境中的两条故事支线,产生了一种类似“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对照。从而恰到好处地让观众、剧中人共同在这种对照中达成“共鸣”。在舞蹈设计中,演员以不断地下腰、奔跑动作,呈现出如同被海浪打回又不断奔跑的意象,传达出在时代与困境中的追寻之姿。

两位导演表示,在舞剧《咏春》的舞台上,一切都是为精神内核而服务。“创作本身是需要克制的。”韩真表示,也是为什么这部舞剧并未选取“叶问”或“一代宗师”的原因。“我们希望寻求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表达,舞台剧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表达。咏春代表着两个时代的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这是咏春的意义所在,也是在咏春拳之外,所赋予这两个字的更广泛深厚的精神内涵。”

舞剧审美应如非遗香云纱之美,质朴而不刻意

剧中,与咏春拳同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云纱被充分运用在舞蹈演员的服装设计上,也为该剧的艺术呈现带来了岭南风情。“采风的时候,偶然看到在田间晾晒着的香云纱时就被瞬间打动了,实在是太美了!”韩真说。“在舞台上,要想女孩子看起来漂亮一点,服装上腰身的裁剪是很重要的。但我们还是希望把岭南乡间那种天然质朴的审美状态呈现出来,还原出女性劳动者的形象和状态。”

无论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渔光曲》,还是《只此青绿》中的选段都曾登上春晚,成为经典的舞段作品,此次《咏春》中群舞头戴斗笠的《归思》,也“预定”了这种经典品相。对于女性舞蹈的表达,韩真表示:“我们更遵循希望塑造出的意境或人物进行质朴的创作传达。”她以剧中的女子舞蹈为例,“更多的力量放在了下盘,是比较有难度的。姑娘们戴着斗笠,重心很深,这样的动作也不见得需要怎么美怎么来。”但导演认为,与没有腰身的香云纱衣一样,这样的方式更能传递出人物与情感的温度。因为认真与诚意,是二位导演眼中创作者格外珍视的品质与态度。

(原标题《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谈舞剧<咏春>背后的故事》)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关越 三审 范京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