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举行2023“湾区院士聚光明”活动 共话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蒋骞 文/图
2023-03-02 08:43

3月1日下午,2023“湾区院士聚光明”活动在光明科学城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乃正、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赵汝恒、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黄玉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郭嵩、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共9名院士专家相约光明,先后参观了光明城市规划展览馆、深圳湾实验室,游览了虹桥、大顶岭绿道,并以“围炉煮茶”的新形式,一同品茗论道,围绕大湾区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主题,共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之策,推动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湾区融合之路。

院士专家切身感受光明科创融合新动能  

活动上午,黄乃正院士走进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作了题为“药物开发与有机合成”的专题讲座,围绕新药物的研发过程以及有机合成的应用等主题,带来国际前沿的学术观点,与现场青年干部和高层次人才进行思想碰撞。

当日下午,院士专家们首先走访了光明城市规划展览馆,进一步了解光明发展历程及远景规划。展览馆立足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核心定位,聚焦光明城市建设与未来规划的详细内容。其中位于城市客厅的立体悬浮全息视觉效果大科学装置——全息风扇屏,集中展现了光明区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不少院士看完大科学装置的规划布局后表示,作为未来光明科学城最“硬核”的科学之地,大科学装置定能发挥“国之重器”的磁吸作用,汇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

随后,院士一行走进了深圳湾实验室,参观展厅、设备区、课题组实验区,了解实验室建设情况。深圳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就人才、科研、转化及科创方面实验室已开展多项粤港澳合作交流项目,如高校博士联培项目、港澳科研项目、生物医药港澳项目入园孵化及大湾区科创组织等。

最后,院士一行游览了虹桥、大顶岭绿道,切身感受了光明科学城“绿色风、国际范、科技韵”,并前往大顶岭自然教育中心,在氤氲的茶香中,院士专家们纷纷畅所欲言,对光明科学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现场,光明区领导,光明区发改局、光明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代表对光明区科研环境、产业发展、人才配套等情况以及与港澳合作需求作了全面介绍。

光明致力打造湾区协同发展新标杆  

第15版《全球创新指数(GII)2022》的科技集群TOP100榜单显示,“深圳-香港-广州”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导引下,大湾区内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身处湾区的光明区以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总牵引、承担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责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背景之下,湾区院士齐聚光明共议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之策水到渠成。

“如何整合粤港澳优势,加速科创要素流动,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是院士们在活动当天谈论的主题。毫无疑问,一体化、市场化对激发科创活力至关重要。面对湾区三地不同机制,为了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优化三地资源配置,必须要建设高水平合作平台。在发展成为高水平合作平台的道路上,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拥有内地、香港、澳门的科创要素。从“前工后厂”到“一体化”“双循环”,模式在变化,合作打破了地域局限,让整个湾区科创中心能够“背靠祖国,面向国际”。

活动现场,赵汝恒副校长表示,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港澳科研成果在大湾区其他城市转化、落地,为推进区域内产业链快速发展发挥作用。

除了地理位置的先决条件,政策支持也是“引才”关键。去年,光明区出台了“人才高地计划”,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通过制度创新构建“聚才、育才、留才”工作体系,助力光明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

“大湾区各城市应在科研资源上实现共享,让科研人才在各城市之间可以更便利地走动,并通过合作一同把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吸引到大湾区实现共赢。”关于如何加速聚集创新人才,申作军副校长建议道。

如今的光明科学城,正在加速集聚“面向未来”一流事业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落地、大科学装置和平台稳步推进、博士后站点完成倍增;加快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探索“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前沿科技成果不不断产出;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人才之城雏形渐显: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字号招牌、学位、公共住房不断新增、“才聚光明”人才月和“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节与人才全方位互动、“5G视频办”和“光明工作站”更好“一站式”服务人才。正如参访嘉宾在走进光明之旅中提到的:“大湾区成体量、成规模的实验室和科技企业提供支撑,结合整个湾区产业布局,将人才留在了湾区。而光明正是湾区中一个适合开展科技创新的‘梦家园’”。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蒋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